Tuesday, May 31, 2005

相對無言

朋友 記得那天共你初初見面
談到你的理想 並祝他朝兌現
誰不知分開只有數年
共你相逢 先感覺到兩家亦在變

講起理想 大家苦笑共對
說起往年 共你相對無言
如今雙方痛楚 在於只顧實際
才令你我理想改變

朋友 放聲痛哭或者得到快樂
時間永不再返 夢想不可再現
人一生匆匆三數十年
莫怨當年 輕輕錯失機會萬遍

要若回頭 未必可再遇見
你的往年 未必勝目前
大家舉杯痛飲 大家一再互勉
期望你我運氣轉變

Wednesday, May 25, 2005

毛澤東與劉德華

這篇文章是我一個朋友寫的(一看就應該知道不是小人的風格). 一直有鼓勵他開自己的BLOG,但他總是"懶" (這只是我為他起的借口), 又說坦心沒有讀者。所以我代他把這文章放上來,讓大家討論討論一下: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他, 曾經被奉若神明。他的說話, 被看成神諭。他一舉手、一投足, 都叫神州大地億萬人瘋狂。是情同手足, 是自相殘殺, 全在他一念之間。

他, 至今被捧為偶像。他的眼神, 被視作經典。他一顰、一笑, 都令兩岸三地無數人如痴如醉。是喜、是悲,只因他一張臉。

曾經掌握億萬人命運、那個自誇比秦始皇厲害百倍的一代天驕, 已成了蠟像接近三十年。雖然到現在他的祖廟仍算香火鼎盛, 但真正跟隨他那套思想的還有幾人? 人們今天都浸沉在酒池肉林的奢華、都膜拜點石成金的英才, 還管什麼 “無產階級革命”?

另外這一個可不同, 屹立藝壇廿多年至今, 現正值盛年, 更意氣風發。論瘋狂程度, 他不及前者。但想深一層, 當年那神明也只風靡了一片赤色大地, 影響力還跨不過那片海峽,甚至一條深圳河;今天這偶像的擁躉卻包含兩岸三地, 老、中、青通殺。論數量, 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重要的是: 後者在資本主義香港這片浮華之地, 最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娛樂圈裡崛起。他不是大政治家, 他是大娛樂家。

這說明了什麼?

打從西洋戰艦響起第一聲炮火, 中國男人的形像已隨同他們的民族尊嚴一起被擊碎。那些曾經很“型”的帝皇與士大夫階級, 皆被西方的軍官、紳士與伯爵殺得片甲不留。此後百多年中國男人一直處於一種“心理陽痿”的狀態: 不夠人高大威猛; 也不夠人浪漫風趣; 更不夠別人天文地理樣樣皆曉。中國男人和他們的國家一樣, 都在委屈求存。

直至他—毛澤東—的出現,扭轉了一切。他符合了中國人一直期待的英明君主形像,喚醒了從前的帝皇與英雄崇拜。更甚者,他是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於一身的文武全才。他是天生有大智慧、大氣魄的聖人與英雄。他不僅是國家民族的救世主,也是中國男人的救星,效用直如一支 “偉哥”,叫人振奮。中國男人的形像, 從未如此吸引。他叫女人著迷,叫男人振奮。有了他,就有了盼望,中國男人終可再抬頭。

於是全國不分男女都投到毛的懷裡,向毛主席學習。於是他一聲令下,叫他們鬥天、鬥地、鬥人,他們也唯命是從,甘之如飴。甚至要他們的命,也好像理所當然。整個國家,也像陷入一個邪教的迷思當中,不能自拔。

直至一天,他們終發現:這個神話已破滅。連隨過去百年來所依盼的無數救國救民大英雄,也是願望成空。國,是越救越千瘡百孔。於是,所有中國人(包括台灣)都對充滿道德使命的那些 “偉大領袖”死了心。

既然現實幻滅,中國人唯有把寄望都投射到虛幻。這時, 他們發現了銀幕上的戲子—一種過去被輕視的身分--他們發現了劉德華。

本來在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崇拜藝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香港人尤其了解。但放諸其他的華人社會,意義便不一樣。他們在政治信仰崩潰後,渴望尋找另一個偶像填補心靈。劉德華正是應時而生。

俊朗固然了,勤力也有,而其角色多變又以正面居多:警察、律師、大俠、浪子、飛車手、甚至江湖中人,都是正氣過人。而且他不是一身肌肉、一味靠打的草莽英雄。他是“出得廳堂”的人物, 既陽剛又柔又幽默,是智慧與道德的領袖化身。

而且他沒有包袱。這全靠他生於香港這自由之地,所以他比很多中國男演員更瀟灑、更浪漫;突破了中國男人的拘謹、陰沉與犬儒。但最重要的,是他銀幕下的圓滑。沒有性格就是他的性格。不談政治,不做衛道之士,不得罪人,只逗人開心,使他本人幾乎沒有殺傷力。再加上歌手形像感染力強,更令他無往而不利。

也許已見識太多 “偉大領袖”的厲害,中國人寧願甘心將感情託付一個銀幕英雄。劉德華沒有“偉大領袖”現實裡的狠毒;又比一般中國男人“型”和“強”,誰不愛這樣的一個“真實謊言”?難怪香港人寧要劉德華,不要董建華。

中國社會本就喜歡圓滑,逃避現實,加上近百年的現實也是太不忍睹,劉德華便成了這時勢下的英雄。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為何兩岸三地都朝拜劉德華。那朝拜劉德華是社會退步了還是進步了?

兩樣皆是。退步在於:我們竟然崇拜一個藝人。進步在於:我們寧可崇拜一個藝人。

但願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才是擁有理智與良知的英雄。

Cayman

Tuesday, May 24, 2005

昨天的官式公佈

昨天的官式公佈
保時捷繼長四十二年生產Carrera 911系列和八年boxster系列之後,又一震撼車壇最新驚世作品Cayman系列跑車快張面世。頭燈和前bumper用新款boxster的設計,加上一個Carrera式的硬頂,身旁的入氣孔是新的設計,最重要這是兩坐位boxster形的coupe才是這車最新賣點。Cayman車概念在乎Carrera和boxster之間,又有Roadster feeling而又是coupe款,近年車壇多crossover的作品,可能是本世紀之「潮」作吧。
我曾經講過汽車設計大搞crossover這問題,請參考(一隻會游水的似狗老鼠?)http://popeye-.blogspot.com/2005/01/as-matter-of-fact-it-is-problem-of.html

旺角LOOK




小時候我爸喜歡在假期全家前往旺角逛街,他多次表示那是新鮮前衛人事物的集散地,還數次為了在那裏買到老媽可以穿幾年的不過時靚衫感到十分恩惠。八十年代轉眼成為過去,今天跟女孩子聊時裝,"旺角LOOK"成為了OUT OF THE TREND、CHEAP、FASHION VICTIM的代名詞。撇開衣服和造型,今天的旺角卻依然繼續提供緊貼潮流的AV、電器、手電、玩具、精品、漫畫、波鞋。。。刮空我腦袋詞庫在GOOGLE搜查不果,到底這二十年間發生過甚麼變化,使這一區的行人衣著品味與不入流掛?

後記:朋友提供一個民間攪的MKLOOK網站。

* * * * * * * * * * * *

記得校際運動比賽時,友校不落場比賽的聯校(女)同學,會在觀眾欄後吶喊一些即興想來的口號助威,嘗試鼓舞我們跑幾千米這些快要投降放棄叫救命的人心。現實中不存在,但夢想中的啦啦隊四寶,離不開玻璃纖維製造的彩球、疊羅漢、踢腿(非短裙無效)和齊叫口號這幾式。作為一個縱橫學界幾年查無出路的運動員,未見識過啦啦隊實物真是有點呻笨。

這個夏天我走在可以熱溶玻璃和焗暈幾個LOLITA少女的旺角行人道上時,想到要是真要我在街上耍一次四寶,我可以很肯定,不要用懷疑的目光看我,確實會死人的。

加油!加油!

Monday, May 23, 2005

連結了謝謝

連結了,多謝公國兄。
怕遲下才有分享,因要快出差了。

站務通告

為了把站務交托予其他成員分擔,我設了一個Mailing List,電郵地址為mto2005(at)age.com.hk,那個(at)即是符號@,這樣寫是想避免收到垃圾郵件。

寄往此Mailing List的電郵將會傳送給至Miho、San Wen Ji、Stannum及本人。我們四位都是More Than One的管理員,彼此權限相等,都可以邀請新成員加入和編輯貼文。理論上亦可刪除貼文,但我個人認為,除廣告或惡作劇的東西,管理員宜盡量給予成員發表意見的自由,如有問題,可提出與其他成員商討對策。

Miho、San Wen Ji及Stannum,我現時用的是你們在Blogger.com登記的電郵地址,如想更改,請告之(dukeblog-mto(at)yahoo.com.hk)。

我早前提出有意MTO由Blogger.com移至WordPress,方便貼圖,而且亦有trackback功能,速度亦較快。還有blogspot.com在內地不能直接登入,轉地方能方便到內地的成員和讀者。如真的決定改用WordPress,本站存放的地方也是個問題。我可以提供Subdomain:
http://mto.age.com.hk

以上各項,想問問大家的意見。如沒有收到很強烈的意見,我便會選擇暫時維持現狀。

此外,如你對MTO有任何其他意見,亦歡迎藉此提出。

我個人希望,日後MTO的成員可透過共選MTO的管理員,參與管理。

(稍後我會將本信以電郵發給所有成員。)

Sunday, May 22, 2005

夢想

很想知道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如果我們每人都把自己的夢想寫在這裏,過了一年或數年回來看看(當然我希望這裏是一個長壽的地方),作一個回顧。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Popeye 的夢想是想自已有自已的土地建一所自已的房子,和希望有一個小小的車房仔幫人和同自已修理車子,車房內更有小小coffee shop。

Stannum 想開書店!一所人性化的書店,不一定是主流的,但是當人一想起買某些書,就會想起的書店。例如外地的中文書店,建築書店,攝影書店之類,店員都對書的內容有點認識,可以與顧客互動的。

大雄想開店!不過他想開模型店,不一定要賺大錢,只要能收支平衡就好了!然後當他不再為收入而煩惱後,他想兼職當個作家,出版一些沒人看的小說,寫一些叫人討厭的散文/專欄文章!

Rururu 的夢想很簡單:環遊世界。她剛從英國和蘇格蘭回來,總算是在實踐罷。

Sputnik 昔日有個夢想,是和小學同學重建圪立在公屋天台的小學。到了今天,夢想變得遙遠。母校的位置,新建了一所八層高有操場有冷氣的小學。另外自己的夢想, 就是擁有一間有落地玻璃的dream house, 裡面一定要有一間房,放滿她喜歡的書,漫晝,cd及影碟。 她可以整天坐在窗台旁藉著陽光看書.雖然看來好像較易實現,不過對她來說,還是相當遙遠的。還有希望一個人帶著背囊走遍世界各地(最想去馬爾他!),不過這個對現在的她來說,更難實現。

Blacksnow有很多夢想,如果選兩個的話,她會想--擁有一間大屋,屋內有波台,有書室,有畫室,屋外風光如畫;其次是,走遍世界的博物館,看盡天下的名畫。

Snowslide 想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分別生活一段時間。盡最大可能體驗不同的生活,涉足不同的business。等生活的經驗也夠了,business的經驗也差不多了,最后就籌款建老人院。

世界盡頭想做個好父親。

Manfred的家不用太大,隨便在銅鑼灣租個單位,一個人住,女友可以不要。自己到超市買餸煮飯,邊吃飯邊喝啤酒邊看書或者電影。只和有意思的幾個朋友間中講講電話,聚聚餐,過年過節不用拜年探訪,只寄張賀卡問候。有時間寫一部小說,探討一下香港人這東西(類似都柏林人或臺北人的),兼寫寫專欄。其他人一律謝絕來往。此願足矣。

Sheta 兒時的夢想:站在紅館唱和音。數年前實現了,很想唱多幾次,如果能變成職業更好。現在的夢想:當錄音師的她,最終是想當監製,亦是現在的奮鬥目標。可以的話更想做 singer-songwriter,一手一腳做自己的唱片,這個真的是夢想,那條路很長很長呢。這些都是關乎職業和使命,如果個人一點,她希望可以跟合適的伴侶過他們選擇過的生活。那些選擇未必是很物質的,在乎的是之間的溝通和愛的表達與建立。

San Wen Ji 的夢想是擁有一間有特色的咖啡廳或茶室。另,想擁有一本自己寫的書。
註:收集大家的夢想後,會結集成一篇,方便大家查看。

後記﹕想知道別人的夢想並不是我“八卦”。在等待然後貼文的過程中﹐我感到真的開心與快樂。夢想能不能達成﹐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一群有理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努力寫blog。這動力往哪處找呢﹖

答Snowslide

Snowslide,太複雜太咬文嚼字的問題我沒有能力答,但我認為也沒有必要把問題討論得太複雜太咬文嚼字。容許我先簡化你的問題,然後試著談談我的看法。

我猜你想問的是:其實在內地和香港,對非禮也好,對流氓行為也好,反正是對女性作出不尊重的舉動(如胸部/性器官,或毛手毛腳),兩地都有相關的法律去治理,但為何香港人對非禮較有犯罪意識,在內地只會看成不接歡迎而已,至少沒香港人看得那麼嚴重。香港人的法律意識是怎樣建立?我認為你的問題不是在質疑,而是想多知一點,好讓內地借鑑。

我對你的問題的看法是:你提的各種因素都有,家庭和學校教育有,朋輩之間的討論有,最重要是,我們每天打開報章,不時會有因非禮而被定罪的新聞,案情會有詳細透露(有人會拿來當色情故事讀,這是題外話),然後電視電影會有非禮案做情節。我的一位間接認識的朋友,曾在小公車上被鄰座的男人撫摸大腿,在旁的乘客見狀問我的朋友是否需要報警,司機亦馬上停車及不准那男人下車,當場把人捉拿。我這位朋友最後要上庭,當時有好一段時間精神受到傷害。非禮犯法的故事根本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出現,政府/學校宣傳反而是次要。

其實,在生活中理所當然的東西,已為了生活文化的一部份的東西,反而不用宣傳教育。政府、學校不會花太多資源去宣傳非禮強姦打刧傷人是犯法,太明顯了吧。相反,貪污是犯法的,我們還是每天宣傳。香港的法治建立沒有靈丹妙藥,不是一朝一夕,坦白說是英國人多年來建立起來,留給我們的大禮,我們今後能否繼續保存也說不定,要看我們的造化。當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法治為何比內地較佳時,我們或應謙虛一點。

至於別人對你的善意不夠,可能是溝通不足,可能是言語上的誤差,當然可能也有一些不能完全避免的主觀和偏頗。我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是以站長身份說話)是:不要太執著(世界盡頭兄或會不同意),看大原則,容許枝節上的小缺失。我自己自九五年開始(不計兒時回廣東旅遊)回大陸,對種種光怪陸離的事物的認識和諒解也需要很長的過程。

藝術中心在五月有大陸新一代導演賈樟柯的電影展,我誠意推介大家去看,我今天一口氣看了兩部。Snowslide,我不知道你在內地也不要有太多機會看到。來到香港,好應該把握香港的自由,認識我們的國家。

Saturday, May 21, 2005

你會幫助誰﹖

在與 Snowslide 的討論中﹐我問到一個問題﹕
如果有兩個需要幫助的人﹐一個大哭訴苦示弱﹐另一個咬緊牙關試圖努力自強﹐你會幫助誰呢﹖
因為我會先幫助第一個﹐所以無知地「推己及人」﹐以為大多數人會幫助前者﹐那個很明顯地更需要幫忙的人。直至剛剛看到 Snowslide 的回應﹕
我目前一定会帮助后者。但未来不知道。不过假设当我们俩在街上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总有一个会下意识地施以援手,这样挺好啊。:) 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都会有人去帮他,很好啊。:D
我想了想﹐這也說得對。突然很有興趣想知道大家會傾向幫助哪一位﹐這個選擇會與成長背景有關嗎﹖

上網十週年

應肥力之邀﹐寫寫自己的上網史

Friday, May 20, 2005

把回應進化成新篇

SnowSlide,因為你的文章和其他朋友的回應,令我思考到一些我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我突然感受到法治精神和有名有實的法治制度原來是那麼值得珍惜。而且我對內地人有法不依的作風有更好的理解和諒解。我當然不會同意有法不依的作風,但我想我不能一味只是批評,可能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解開當中的死結。

散文集建議大家把回應進化成新篇,值得支持。但若是純粹想回應或未能成新章,留言還是很歡迎的。我還是信任大家自己的判斷。

喜見愈來愈朋友喜歡在MTO討論甚至辯論,常來留言或瀏覽的訪客,如有興趣加入,請告之。非常歡迎你們。

今天讀BLOG友小瑤的文章,有一點寫得很特好。我們交流也好、辯論也好、寫BLOG也好,應該要critical but not judgemental。你或許會說,因為小瑤的讚美所以我對她的話受落。這點我不能否認,我們都喜歡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但同時我們也希望朋友能坦誠相對。哪怎辨?

查實每個人都各有不同的優點,我們批評時,不是老要板倒對方,而是想對方能接受和理解自己的觀點,在批評的同時,試欣賞對方的好處,不吝嗇讚美,不介意將來或會被人反說服,這樣往往更能增加自己的說服力。

另外有兩件關於站務的事要跟大家商量。

一是Stannum建議把MTO由Blogger.com移至WordPress,方便貼圖,而且亦有trackback功能,速度亦較快。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二是我自己有時實在很忙,而且在收新會員上一向是自作主張(如何時增收、增邀何人等問題),我想把版務開放,請其他成員一起分擔。散文集和Stannum,你們本身就有版主權限,散文集更是聚會的攪手,不知你們可否再多做一點,讓我在忙的時候可以偷懶一下。當然,我更希望見到有人自薦。

這裏

這裏是一處對事不對人的地方,發表意見絕對歡迎。記住:是發表意見而不是門戶之爭。

站長為這裏做的標題,是很有意思的。“以文章串成的意識流”,是希望這裏可以由一篇一篇的文章把某種意識表現出來。如果有好意見,就不好吝嗇寫在回應裏,將它展現出來。

Wednesday, May 18, 2005

先留一題:大家的上網史

且讓大家先談談哲學,及後再論大家的上網史吧。我剛寫了第一篇

我相信各人的上網史和經歷都不盡相同,如能說出來,想也能掌握本地網界風光的一小部分。

Tuesday, May 17, 2005

【建築】 現代.後現代.解構

前文的留言非常熱烈﹐大家大談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有不同解讀。大家越談越深奧﹐公爵兄提議不如用例子比較和演示 一下。其他學科的例子我 不懂﹐只能列舉老本行﹕建築例子。我儘量不多加解說來影響大家﹐希望各位自己看看﹐比較一下幾種建築風格之間的異同﹐再來討論吧﹗

(一)現代主義
1. Walter Gropius - Fagus Shoe Factory, Germany (1911)
2.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German Pavillion, Barcelona (1929)
3. Le Corbusier - Villa Savoy, Poissy, France (1930)

Md_1

(二)後現代主義

1. Michael Graves - Portland Building, Oregon, USA (1980)
2. James Stirling - Stuttgart State Gallery, Germany (1983)
3. Charles Moore - Piazza d'Italia, New Orleans, USA (1978)

Pm_1

(三)解構主義
1. Peter Eisenman - Nunotani Building, Tokyo (1991)
2. Zaha Hadid - Vitra Fire Station (1994)
3. Frank Gehry -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Los Angeles (2003)

Dc_1

一個原始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對哲學有這麼大的興趣﹖

在MTO大談哲學

當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後現代」,並將有關討論提升至哲學的層面時,容我打擾一下,介紹一位大家都可能已認識的新成員:密斯大埔(Miss Taipo)

告訴大家,密斯大埔當年是我校一個哲學會的創會會長,我是該會一名普通會員。當年,那個學會邀請過李天命、曹捷(陶傑)等名人來演講的。

哲學嘛,我連皮毛的認識也沒有,所以我很想加入說說卻答不上嘴。我很欣賞totoro的發問,有些每天都用、大家似懂非懂的厲害名詞,只是他攪不懂就問。其實我早就想攪清楚甚麼是「後現代」,或攪清楚為何甚麼都可以稱得上是「後現代」。只是,我不敢問,然後看了點書,更不知從可問起。我以為,「後現代」這個詞語有太多空間讓各門各派去詮釋。如果一個詞語有太多可能性,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我說,我們這樣在MTO討論著哲學是一種「後現代對話」,可以嗎?我覺得很酷!

我恨我書讀得不夠多。如果「後現代」涉及文學藝術,那種不清晰不確定或許可以啟發創意和想像,但把它弄到學術甚至哲學層面,看來單是要攪清楚當中的一大堆專有名詞的意義也不容易。古典音樂我知是甚麼,古典主義似乎已人言人殊了,然後要知甚麼是「後現代」原來要先攪清楚甚麼是古典主義,或諸如此類。我說,不好玩。

以前放洋讀高中時要讀莎士比亞,苦不堪言,幸好這些名著有雞精書,叫甚麼「XXX in everyday English」。可以的話,我們該讀莎翁的原著,但大家現在討論他的作品時,大可不必用古文吧。可以的話,我倒希望有人能用每天都用的日常中文兼不加太多專有名詞地告訴大家甚麼是「後現代」,或至少,如解釋不了,用例子演示比較一下,同一事物在古典、現在、後現代主義下的面貌有可不同。

我想大概不容易。李天命好像說過一句:「不清晰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因為我不想逃避,我情願在「後現代」這題目上無話可說也不想不清晰。

我沒有讀過維根斯坦,但抄過我以為很有意思的說話: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能夠說的東西,要清清楚楚地說出;不能說的東西,我們要三緘其口。

Tracistus Logico-Philosophicus, sct 7 (1921). Wittenstein had elaborated in the book's Preface: "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 Karl Popper, in his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1963), reported Franz Urbach's rejoinder to this: "But it is only that speaking becomes worthwhile."
我引以上文字並不是指「後現代」不能討論,如果大家以為我叫你們三緘其口那就真是罪過。

實情是,我常常會因為一些題目(如生死、公平、自由,以至一些形上學的問題)而陷於迷茫,最後我總會想起這幾句話。想到這裡,如果我怕大家以為我在潑冷水便不說出來跟大家分享,那便太見外了。

我想,在MTO,有一點點火花也沒關係吧。

Saturday, May 14, 2005

歡迎新成員

感謝大家對MTO的支持,這是我最初沒有想過的,叫「喜出望外」。

更令我感動的是MTO不但得到大家的認同,還能吸引到新朋友加入,除了因為成員們對MTO眷顧和灌溉,我實在想不到有其他原因。

小女孩,好像是來自倫敦的,是吧?小女孩說倫敦是個可愛女人,我卻覺得倫敦比較鬱悶,不知大家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杜不同,看來是剛加入Blog行列的影友。杜兄,你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

Thursday, May 12, 2005

有誰可以告訴我甚麼是後現代主義?

如題。曾經有人告訴我後現代是現代主義之後的一個風潮,所以叫後現代。又表示後現代主義就是將事物的意義與其本質之間的關連模糊化,可抽離而加諸其他事物 身上。他解釋完好一陣子我都摸不著頭腦,太抽象的並不是我那杯茶。但不知怎的,甚麼也變了「後現代」,建築固然之,社會分析亦有,連心理輔導也有後現代的 一派,真是妙趣生花。直到今天看到Susan Sontag這一段說話:

「人們所說的後現代的東西,是虛無主義的。我們的文化和政治有一 種新的野蠻和粗俗,它對意義和真理有著摧毁的作用,而後現代主義就是授予這種野蠻和粗俗以 合法身分的一種思潮。他們,說世間根本沒有一種叫做意義和真理的東西。顯然我對這一點並不同意的...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喜歡用標新立異的方法 來描述現實呢?」

--轉載至11.5.2005明報世紀版 貝嶺【蘇珊.桑塔格百日祭】

看過這文後我想問,咁點解要有「後現代」呢個詞?

Tuesday, May 10, 2005

覆公爵

Duke,坦白說我好久前就失職了,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站(至今還未重新發佈新的Blog),也沒有時間去主持MTO。就算你不怪我,我也沒有好過。我現在還有一些文字債,例如要草擬一封辭呈讓Lolita老闆準備受死。剛剛又突然白受了一頓委屈。有時我想,我是活該自己討回來的,但想起兩年前決心要外出闖闖的時候何等堅定,到現在落泊潦倒,全因我比較任性,所以常得來抱怨。

願你多寫,這句話我的確聽了很多遍,可能有點行貨,但我相信你是真心的。你知道我對文字的要求向來相當嚴苛,就算自己寫得不好也不折腰。我還記得你曾說先寫十萬字才想作不作作家嗎?我寫,我偷偷寫,寫過差勁的馬上擦掉,所以十萬從來不夠連幾千都有問題。

很閒沒別的事要做,想聊我都在。

其他的朋友們,特別是新來的和很久沒有在這裡寫過的,願你多寫。要能寫在這裡,最是歡迎。

覆美穗

Miho,坦白說我近來是有點失職了,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站(至今還未裝回Radio Blog),也沒有時間去主持MTO。就算你不怪我,我也沒有好過。我現在還有一些文字債,例如要草擬一些問題讓Lolita小姐準備訪問。剛剛又突然接受了一個訪問。有時我想,我是活該自己討回來的,但想起一年前寫的時候想想為題材煩惱,到現在題材太多沒時間寫,我還是比較喜歡現在,不敢抱怨。

願你多寫,這句話我的確說了很多遍,可能有點行貨,但我倒是一直這樣想的。你知道我向對文字的要求都不苛刻,因為自己也寫得不好的原故吧。你還記得我曾說過先寫十萬字才想做不做作家嗎?先寫,寫過再算,寫過了差勁的也不擦掉,好讓自己重看時邊修補邊心痛。

還有事情要先做,回來跟你再談。

其他的朋友們,特別是新來的和很久沒有在這裡寫過的,願你多寫。至於在哪裡寫,都可以。

Thursday, May 05, 2005

也來送大家一些哲學智慧

見散文集來分享,那我也來分享一些從課堂上聽來的哲學智慧:

蘇格拉底 Socrates: One thing only I know and that is, that I know nothing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For the things we have to learn before we can do them, we learn by doing them
康德Kent:沒有內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沒有概念的直覺是盲目的

努力貼貼, 貼貼。。。。

送你們一些佛家智慧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豈不滿腔歡喜﹔世間盡多難奈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是淨因法師所寫的。我在讀《果與因》﹐特意讓大家分享。

他所寫的並不是什麼的大發現﹐你們都可能寫得出來﹐但是我們能夠做得到嗎﹖久不久看看這些簡單的話語﹐能令自己心裡清淨下來﹐好好想想過去﹐為自己下一刻作一個好開始。

大家也努力在這裡貼貼文吧﹗

Tuesday, May 03, 2005

笑,歎氣,再笑

笑一笑,世界真美妙!
好想把以上兩句話送給關心More Than One 的朋友。齊來為大家帶點歡笑吧!我在笑 ^_^

Monday, May 02, 2005

試試翻譯這首詩

上星期在一份報章的副刊看到的,據說是來自那些轉寄電郵,那位專欄作家把它翻譯了,但我覺得譯得不太好。

把詩(算不算是詩呢?)抄出來,想大家推敲一下,試試翻譯。也可說說你們的感受。

Time passes.
Life happens.
Distance seperates.
Children grow up.
Love waxes and wanes.
Hearts break.
Careers end.
Jobs come and go.
Parents die.
Colleagues forget favors.
Men don't call when they say they will.

從Blog的討論說起……

沒看電視習慣的我,剛才才發現,原來大家鬧哄哄地討論著Blog,原來非關BusinessWeek的報道,卻因i-Cable的一個節目。

節目內容為何,各Blogger對節目有何不滿,我不打算重覆,反正我大概是最後知後覺的一個,連節目也是十五分鐘前才下載來看。節目對譯名或對Blog為何物理解深淺的問題,反正我語文不佳,Blog齡也不深,許多Blog的事我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也不想評論。

但從這次一個節目,竟可捲起香港Blogger如斯討論熱潮,大概可反映香港一般人的自我價值問題。

大家應都有留意過早前在公國內有關Lolita的爭論,起因之一,是有些Lolita們認為她們被誤解了,被歧視了,因此忙不迭跑出來要澄清,要說清楚對方的理解有何錯誤,要為自己平反。今次情況相類,Bloggers認為節目把他們說扁了,說低俗了,又一窩蜂地跑出來指出節目所說有何可惡。

我想,大概香港人的心靈太脆弱了,自我價值太低了。只要發現別人不了解自己,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及自我想像那般高那般大,神經觸動了,不得不啟動自我保護程式,忙為自己說個分曉。

我記得當日在Lolita的爭論內我說:「不論你是認真對待Lolita服或根本不過了了,不論你會說八十種語言了解五十國的歷史還是根本不學無術,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小看你,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誤解你,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不尊重你。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小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是否尊重自己。」

同樣道理,誤譯或誤解Blog的人永遠存在,要求別人很清楚明白自己,其實是有點可笑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寫Blog的人,自己清楚自己寫的東西很有價值,很有意思就好了。別人明白與否,理應不影響這價值的存在,那何須掛心?難道連自己也不太相信自己所作為對,非得別人認同或贊美不可?

與其忙著為自己的Blog的地位口頭上辯白,不如自己把Blog寫好,把自己所以為Blog的奧妙與價值好好發揮出來,讓世人自己感受到那節目到底是真的有所偏頗,還是真知卓見。

Sunday, May 01, 2005

繼笑後的另一種情感 - 歎氣

你們有沒有發覺﹐現今的香港人很喜愛歎氣。我們的生活真的這樣不如人意﹖

歎氣是表達情緒的一個方式﹐情感能夠得以抒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另一個角度看,歎氣可表達了一種灰色的感覺,很多的時候都是在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歎息。

我把這歎息化為一種寫作的動力。開始以後,就有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我的睡眠也因此有所改善﹐睡得比較穩。這個得著﹐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