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2, 2005

尋愁覓恨

接力回應公爵。公爵引述那篇文主要論點是說某些文化傳統(如東亞文化)傾 向壓抑個人快樂情感的表達。無論生活於哪一種文化之中,人本身潛藏著表現悲哀的傾向,因為人,尤其是現代人,總好像孤零零地放逐到這個世界上,所謂來時一 絲不掛,走時什麼也帶不走。在意識到自我生命有盡頭的短短數十年間,唯一的慰藉就來自「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在同病相憐之間獲取安全感。這算是現代人的 普遍現象吧?在價值混亂的年代,人已不能從讚美上帝的詩歌中得到喜悅,也沒有了鄰國雞犬相望,小國寡民式的烏托邦,人就只能沈溺在個人的情感裡。活在這個 圈子裡的人,即使自己偶感快樂,也不敢向周遭看起來是不快樂的人表達,如公爵引述所說,很多人認為會招人妒忌,會帶來厄運。

前陣子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金剛經說甚麼》,對人喜歡沈溺於哀傷中有深刻的描述:

「甚 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 在護念,他護一個甚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甚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煩惱些甚麼呢﹖就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
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啊!「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有時似傻如狂」,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的昏頭昏腦境界,飯吃飽了,看看花,郊游一番,坐在那裡,沒有事啊!煩,為甚麼煩呢﹖「無故」,沒有理由的,又傻裡瓜嘰的……這 就是描寫人生,描寫得也非常恰當。所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被推崇得那麼高,是很有道理的。西廂記也有對人心理情緒描寫的詞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 怨東風。」沒得可怨的了,把東風都要怨一下。噯!東風很討厭,把花都吹下來了,你這風太可恨了。然後寫一篇文章罵風,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發瘋。這就是人的境 界,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是甚麼愁呢﹖閑來無事在愁。閑愁究竟就有多少﹖有一萬種,講不出來的閑愁有萬種。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 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也就是我們的生。」

以上的情況,你我都經常遇到。我們不妨承認尋愁覓恨是人自出生以來就有的傾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它。粗略看了些佛家思想後,又想到:是否不用太刻意追求快樂呢?有時會想,「心境平和」會否比「尋找快樂」是一條更好的出路。兩者似乎很相似,但嚴謹說來又有點不同。Elaine前面引的也是佛學文章,大體是說從行善業中找到快樂。但之後又看到另一些文字,說行善時連行善的念頭都不該有云云。怕有點離題,故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