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Friday, December 23, 2005

爱的定义

今天,为‘爱’做个定义。。

爱,不可以盲目,也不可以糊涂。。
爱,不一定要拥有过, 但要令她开心过。。
爱,不是想爱就能相爱。。即使两情相悦, 也要天时地利的配合。。
爱,也有无奈的时候,爱上个不该爱的人,好无奈;相逢恨晚, 更无奈。
爱,也要配合勇气,没有勇气,爱一个人也是徒劳的,两分钟,足够鼓起勇气说:“我爱你”

爱了,就要学习如何去爱。。
爱了,就不可以后悔,也要学会珍惜。。
爱了,就不可以逃避,要坦然面对。。也要将心比心。。

爱她,就该爱她全部。。
爱她,也不该让她比你早死。。
爱她,要包容她,忍耐她,也要对她负上一辈子的责任。。

只有爱 ,才没有斗争,没有纠纷。。世界才会和平。。
爱。。有数不尽的等待。。与回忆。。

唉。。太多定义了。。
所以,爱,根本就是个50 对 50 的游戏。。是没有绝对的定义。。

迷失の魔鬼 。。♠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我的冬至

我喜愛一家人在家裡吃飯,難得家母亦享受下廚,這一年的冬至,還是如往常一樣,一家人圍著總是放不下家母做的所有菜的小飯枱,虛冚地「冬至」起來。

是夜有家母新作「藥材雞」。反正就是有些中藥的材料,還有棗子,燉起來的一只雞。蓮藕豬手,魚蝦蟹,飽魚花膠。我媽做菜是真有一手的。

飯後大家圍著電視,看為小姪女做的一張一歲全記錄DVD。笑笑笑笑的,一家人在我們相信是全香港最凍的沙田廣源村,過了一個因為有著一家人在旁邊而變得最溫暖的一個冬至。

沒有什麼,只是也來祝大家冬至快樂。所謂冬大過年,要嘅要嘅。

冬至快樂

有點“老套”,有點隨心(不是隨意),不過卻是真情真心祝願大家冬至快樂。記得吃飽飽,開開心心。

Friday, December 16, 2005

純真傳說

同事的女兒明年讀小一,上星期到一所新辦的、走國際學校路線的小學面試,同組另有兩位小朋友跟他們的家長。

主考官問小朋友們將來的志願。有一個說想當老師,有一個說未曾想過,同事的女兒說:「我將來想唔做野。」同事說畢,我開懷的笑著。若小女孩在場,我一定給她一個擁抱以作鼓勵。她媽媽也難得的沒有怪責她或事後再教育她。我不是說能答出「叫人滿意」的答案的小朋友都不對,只是她那答案讓我看見久違的童真。

那次航天雙雄訪港,電視新聞報導著,全沒興趣的我沒多大留意,忽爾響起一把叫人毛骨悚現的聲音,操著生硬的普通話,說著猶如朗誦的語調,原來是甚麼小太空人對雙雄的提問。啊!小太空人?不就是前陣子在Road Show上一臉肉緊地握著拳頭的說:「It’s possible!」的那些?其實他們應該叫做小機械人。

真怕一天,師長們的過早干預政策,會讓小朋友的純真,成為只是一個傳説。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也許。愛

《如果。愛》
未曾在港產片看過這麼拍得出色的百老匯式的歌舞片(其實只算半部歌舞片)。切記得不要太遲入場,因頭的一幕歌舞較十字街頭那幕更出色。(個人認為只在整體舞技合作而言,但若談全劇氣氛、talk of the town之感, 歌曲演譯和高潮部分始終十字街頭那幕更佳)給我感覺由電影一開始就有(貝隆夫人)的味道,其一,是戲首Monty說書先生那部份;其二,是女主角老孫的經歷部份。(對不起這可能有點格格不入,但我只是想分享一點個人感受)

聶文
雖然我極愛張學友的唱歌,但平心而論,他算劇中演技比較差的一個了。聶文這角式不算難演譯,相信任何一個香港或國內出色的男演員都可以升任,在心目中如:長亂頭髮的姜文應是首選,因國內演員更為容易溶入這角式,加上他演技爐火純青;第二之選要算是狂妄而不需講話的黃秋生了,但若然他一講話就令他要減分了;第三應是有很多鬚根而不言一笑的華仔,但若他一笑就不多像了。也許,陳可辛自已來演譯聶文這個角式比做導演更震撼。

張學友
雖然張學友的演藝不太出色,但他一開口唱歌就技驚四座,有若九陽神功的攝人震撼。愛學友他可以由一個頂峰(分手總要在雨天時代)越過另一頂峰(雪狼湖時代)再找突破,這亦是全人類所佩服他的地方,比起其他天王更正。(華仔和他都是我所佩服)究竟是不是他是最好的聶文我不敢說,起碼有多歌曲戲劇只有他才可演譯到。

孫納/老孫/小雨
很多不同名字去代表這個內心交雜的一個從鄉村來北京幹活的女孩子。周迅演譯得恰到好處,很是欣賞周迅的演出。雖然戲情橫越不同時空的交錯,但她能演出得恰到好處。

孫納
我不大喜歡孫納這一個人,但在神州大陸多年盡見大都是如孫納一樣的女孩子,可能這便是國家改革開放之下沒法逃避的事實。反過來說,這也是香港新一代缺乏的地方:勤儉刻苦、目標明確、不怕犧牲、遠大理想。(孫納有點似後期周芷若,因一點都不可愛)

老孫
個人最喜歡老孫這種女孩子,爽朗、純潔(最初)、清湯掛面。由第一幕出場偷吃麵條已道出這農村女孩之可愛。(老孫像光明頂的小昭)

小雨
雖然小雨的場份不多,但周迅都恰當地演譯出孫納或老孫的另一張面。若你再看請君留意小雨在空中飛人那幕,當見東在她背後的時候,面容表情由小雨轉回孫納再返回老孫而重演小雨,留意周迅把她自已也演活了。

酸辣麵
究竟「酸辣麵」和「孫納」有什麼關系,我不知道,但相信導演想作出某種連結,但有點像劃蛇添足之感。

周迅
看她的戲才不是很久,由國內拍的「射鵰英雄傳」開始,她演的黃蓉雖沒有米雪的嬌豔,但頗出塵俗世。(嬌俏米雪有點兒談不上,嬌豔為俗,嬌俏才算出塵無俗氣)她雖沒有翁美玲的漂亮,但秀雅清麗應已冠絕任何香港女名星。(雖然知道神州的秀麗和大陸的娘味好像是一線之差,但實質是有天壤之別,實難筆墨所能形容)周迅不算漂亮,但令人一見難忘,更可能周迅為了此劇而極度瘦身,令她穿起露背衫見背骨而失去美感,實為販筆。劇中她最美算是她和見東由北京飛回上海的一刻

林見東
論演技,金成武不算很好,角色演譯總算升任。特別地方不多,尚算稱職。個人只愛「雪地裡他和老孫擁抱那幕」及「他和孫納雪地裡擁抱那幕」,層次不同,意境不一,但一樣佳絕。

Monty
池珍熙真的是可有可無,只是開場那幾句說話令人聽得入心吧。(我有點一開場就哭泣出來了)。其實說書先生的角色,可以演得出色來可蓋過主角的。如(貝隆夫人)為例子,他比較麥當娜來得更自然和突出。

Perhaps love
不知為何,始終覺得英文名字比中文名字來得好。《如果。愛》沒有比《也許。愛》來得更有點意思。

再續談。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12.4 維園見

今天, 曾蔭權竟然上電視呼籲立法局議員投票支持他的民主倒退方案, 不可謂不神怪.
讓我在此向大家呼籲一下: 星期日, 花三數小時去遊行, 以換取一個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個美好的未來, 抵!
12.4, 維園見!

Monday, November 21, 2005

後現代主義在人文講場

容我在這裡賣一下廣告。

半年前totoro在這裡問:「有誰可以告訴我甚麼是後現代主義?」引起頗大回響,我剛才一看,原來有四十個留言。

早期加入MTO或有讀過早期貼文的朋友,或許會知道,我和司南(Sinan)曾參與過一個網上電台節目,叫《虛擬城市》,節目亦曾經訪問過MTO的幾位成員

《虛擬城市》節目在九月時進行了改革,名稱亦改為《人文講場》,我和司南亦退居了幕後(即有點潛水)。

提這個事,是因為上星期的《人文講場》,主題正是「後現代主義」,節目請了嶺南大學哲學系教授盧傑雄做嘉賓。所以想賣賣廣告,請你們去聽聽節目的錄音,給點意見(我們特別為節目做了一個Blog)。

Sunday, November 20, 2005

原來一周年

自家房間確是難以專心唸書的地方。本應在準備明天考試,我竟在這裡留言。

年初獲邀開始參與這裡,開始了寫blog(對,我是先參加MTO才有自己的blog),若非公爵指出,我不知原來MTO已一年。

一開始參與寫Blog時,我是有點興奮。越到後來,越發覺:「還不是那回事。」香港的網絡,從來只有技術進步,文化上由新聞組至BBS至討論區至Blog,本質都是那回事,人還是這樣的人,從沒進步過。唔,想當然耳,香港自九十年代起確沒進步過。

十月經歷近年罕見的情緒大低潮,十一月考試事忙,停了寫Blog好一段時間,亦籍機反思如何寫下去,不至像過往幾個月般漫無目的地胡混,柴娃娃地在網上四處溜達已不應是我這個年紀的玩兒(雖然仍忍不住不時在做)。其中也在想,既在MTO這裡掛個名有名無實,是否應自我除名。

大概過了十二月,時間會輕鬆一點。一切,自有定論。

祝MTO生日快樂。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你還愛我嗎?

從來討厭那些在分手時分還聲嘶力竭,天真地質問:「你不是說過愛我一生一世的嗎?」的女亦好,男亦好。對感情事業那麼死心搨地的堅持和執著,腦𥚃頭常常質問對方「你怎麼捨得我嘜嘜物物」的人,不知怎地我總是同情不來。好像是,當在付出愛的時候,其實也在預計自己應該,理應得到一樣或更多的愛。

「我這麼愛你,為什麼你不愛我?!」
「我從沒有想過要離開你,但原來你一直在想要離開我?!」
「如果你是愛我,你怎麼做得出這樣的事?!」
「我愛你那麼深,為什麼你可以這樣對我?!」

每一個問號後面,其實都是一些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或者「你就不應該」。如果要跟這些人相愛,我相信我會很累。我不想因為「應該」而做某些事,我要我只是因為要做那些事。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想跟你做愛,可能就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跟你做愛,不管你和我的肚子大得讓我們無法面對面相擁。我不要是因為如果我愛你,我就應該跟你做愛。

看過聽過說過那麼多愛與誠的爭辯後,沒有關連地,我總是想到這些。不要再問「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因為如果你的難過對我是不重要的話,這不會令我感到內疚,而只會令我覺得你很煩。如果那段關係,就是那麼膚淺的話,根本再也沒有理由去責怪他或她的任何所作所為。

「你怎麼捨得我難過」也是一首我喜歡的歌,但如果有人在卡拉OK點唱這歌還說要我留意歌詞,我一定會去洗手間。可以說我冷血,但先問一下自己,還問來幹嗎?

伸延閱讀:
中性好男人
愛與誠
愛的介意
性行為
談情說做愛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歡迎/感謝

More Than One(MTO)至今仍有新成員加入,作為創辦人之一,我感到既高興又汗顏。高興的是電郵給我的新朋友都表達對MTO的喜愛,汗顏的自然是一直疏於打理和投入。

有些新朋友會問在MTO有甚麼規則。我想,應該沒有,但只要你們由最早的文章開始讀起,你大概會明白到我們以往怎樣去摸索。我始終沒有意思去加上任何條款,如果可以的話,能意識流地一人接一人的寫一去,斷斷續續、時疏時密的寫寫談談,分享喜與憂,便已很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尋求樂趣的方式,我喜歡寫。

***

剛來自己速讀了一次MTO的文章,老套的說句:時間過得真快。

然後才發現,今個星期日(十一月二十日),就是MTO誕生一周年了。版主在這裡從來都不願也不會向成員追稿,不過只要你也跟我一樣把大家的文章和回應重讀一篇,我相信你總會寫到點東西與大家分享的。

預祝大家,一周年快樂

Saturday, November 12, 2005

雅虎下山?

近日看見雅虎中國把介面改為跟百度及google的一樣般簡潔,及全力進軍中文search engine業務.雖然interface跟google大同少異,但總比全版都是廣告及文字的一貫雅虎的版面來得好得多.馬雲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膽敢做如此大動作,難怪楊致遠會用10億美元及雅虎中國入股阿里巴巴.依我來看,真正值錢的不是阿里巴巴,楊致遠要買的是這位外表像民工一樣的馬雲的能力,看來楊生已經深得孫正義的真傳.

同時馬雲令到所有醜男都抬起頭來,證明只要聰明地工作,外表醜陋一樣可以出人頭地.百度帥哥李彥宏這次真的有麻煩,這場帥哥跟醜男的決鬥,你會看好邊個? 但我不嬲對帥哥都沒什麼好感,我看好醜男.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香港沒有Rosa Parks

面對Rosa Parks引發的抗爭, 當年的美國政府沒有搬出「循序漸進」、「社會和諧」、「平衡各方此利益」等廢話來作不公義政策的擋箭牌, 因為他們心知肚明, 不公義就是不公義, 任你塗脂抹粉也騙不了人. 他們也沒有一個厚顏無恥地說「這不是我們自己作得了主的」的軟骨行政長官.

今天的香港, 要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家登報問「我等得到普選嗎」, 而那邊廂民意調查顯示竟有不少港人支持新的「政改」方案. 是港人特別易受騙, 相信一個沒有終點的所謂「循序漸進」? 還是大多數港人仍停留在有飯吃便高興的動物狀態? 又還是, 我們對不公義已習以為常?

Wednesday, November 02, 2005

Rosa Parks, 1913-2005



如果當年 Rosa Parks 沒有企出來,沒有忠於自己,沒有維護黑人應有的人權和尊嚴。可能黑人的地位至今也沒有改變。

如果現在的香港人,不企出來,不爭取民主,不爭取普選,可能香港人的民主政制、人權和法治以後也不會改變。

「我們會看見普選的一天嗎﹖」

Civil rights icon Rosa Parks dies at 92
http://www.cnn.com/2005/US/10/24/parks.obit/
Nation honors Rosa Parks
http://www.cnn.com/2005/US/10/30/rosa.parks.ap/

Tuesday, October 25, 2005

「友誼萬歲」

「友誼萬歲」
小女兒幼稚園畢業,乃父填了一首詞送給學校做禮物,請指教。
曲取自「友誼萬歲」,小弟慚愧的是作的時候眼濕濕,小女畢業謝師宴那晚都眼濕濕,失禮。

FOREVER THANKS

You are the one who talk to me,
how to say A, B, C.

You are the one who share with me,
we are all in family.

You are the one who said to me,
how to spell ONE, TWO, THREE.

You are the one who set me free,
I’ll be there in Primary

(repeat)
Daddy, I left my nursery,
Mommy, I won’t be naughty.
*****music*****
朋友再見,今天昨天,友情從未變遷。
相信日後,再手挽手,感覺亦係唔變。
歡笑道別,各走遠方,今晚話別老師。
此晚共聚,我牽你手,祝福你、話別朋友。
(重複)
此處道別,永不變改,祝福你、是舊朋友。

Monday, October 24, 2005

食得最大

看見越來越多乘客肆無忌憚的在地鐵及火車車廂內進食,我有時會懷疑「入閘後不准飲食」這條附例是否已刪掉。

近幾年,這現象的本質上的變化更叫人心寒。「犯人」的年齡層由貌似來港不久的阿伯大嬸,向下推展到西裝骨骨的上班男、塗滿胭脂水粉的OL女、一臉以為自己好潮的年青人及港式活潑精靈的小朋友;而食品的種類也不斷升級:七仔及超巿可以買到的飲品及零食、包羅萬有的袋裝小食、各大麵飽連鎖店的麵飽、麥記所有食物(包括連茄醬的薯條)……

最近一次在火車看見的四個年青人,奪得「我見過食得最大」大獎!他們剛好坐滿一排四人座位,列車剛由尖東開出,其中一個就解開其放在大脾上的西餅盒,用附有的膠刀,從容不迫的分切那兩磅裝的忌廉蛋糕。我隨即心想,莫非連紙碟也準備好?原來他們十分環保,撕掉盒蓋自製食具,然後將一份份的蛋糕一個傳一個的分發好,還老友鬼鬼地一人一口的分享一支橙汁。當真看得我目瞪口呆。

朋友也頒了個「食得大」大獎,得獎者是一位阿伯,得獎場地是地鐵車廂,得獎動作是----吃芒果!

希望再沒有人能打破以上得獎者的紀錄!

Sunday, October 23, 2005

存在的理由

若能在世上留下一點痕跡, 讓自己的名字, 數百年後也被人懷念着, 那麼, 這輩子也就沒有白過; 眼前的痛苦與委屈, 也就可以超越了. 千百年來, 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這樣安慰自己. 三十歲以前, 你無法明白這道理; 三十歲後, 你流着眼淚, 也如此的安慰着自己.

Saturday, October 22, 2005

21 October 2005

21 October 2005
這個日子我應該為此而記念,十月二十五日,我做了一生中至純潔純真的一件事;十月二十五日,我差一點做了一件自已一生都不能原諒的無恥事。一天中,從生到死從無到有,內心經歷不足為外人道。
在此為這天作為記念。

Thursday, October 13, 2005

diana:還不是死的時候。

很同意洛克說的,為了找生存的理由,不知死了多少人。

但同時,從來沒有存在過,就不會有痛苦的感覺。我一直這樣想。

作為凡夫俗子之一,明知這些問題是連柏拉圖加蘇格拉底都想不透、再拚命想都不會得到答案。但是,沒有權力選擇為甚麼「存在」,又因為道德、感情的羈絆,又不能選擇「不存在」,餘下可以走的路有限。

為自已苦中作樂,找理由生存;又或者像我這樣,告訴自已還不能死,就算想死也不能死,也是一種選擇吧。

多年來,其中一個支持自已生存的理由,就是只有在自然死亡下,才有機會取出最多器官遺愛人間;只有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才能定期捐血救人。

聽起來很荒謬,對不對?不明白生存所為何事,反對製造生命的人,老是想為那些為生存掙扎的人做一點點事。

至於要為父母、朋友、工作等責任而生存,就算想死都不能死,就是後話了。


上星期見到公園仔及阿Ru的文章,原擬就「活著真好」貼文的,打算說的都是開心的事吧。不過,將話題轉過來之後,我所說的都是實話,不過好像是另一回事了。

明知再想會hang機,但生存的理由,總是想想出個究竟來。

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ash(新人)生存的理由

我的生存理由是,沒有不生存的理由。

上帝造人時,已將生存本能放之於內,所以每個人都會「自動自覺」地活下去。那些自我結束生命的人,並不是找不到生存的理由,而是抓著所謂不生存的理由/籍口,並將之無限化地誇大。

不讓自己有不生存的理由,就不需要找生存的理由。

既然有人將不如意事,化作不生存的理由,我們何不倒轉過來,將一點一滴的願望,說作生存的理由,讓我們更積極,更願意地活下去?

所以,我想活,因為:

- 個人部落格訪客人數還未過1000,死不瞑目
- 相信到四十歲的我,仍能被誤以為是廿多歲的小伙子,死了無對證
- 還未炒老闆魷魚,讓他知道我並非好恨份工,不會死路一條
- 恨我的人還未死,死不甘心
- 我愛的人不想我死,死都要活下去...

Tuesday, October 11, 2005

洛克生存的理由

我是沒有理由的,人一出生就是生存,生存理由是令人痛苦的想法.

不需要理由才能生存,只要生存下去,重是會發現好東西.

有些人發現自己沒了生存的理由,就自暴自棄,是因為不明白生存是不需要理由去支持.

認為生存是需要理由的人,重是假設生存就是痛苦,這是不要得的想法.

用生存的理由作為自己生存的信念,只會成就不快樂的人生.

人生痛苦只是思想上的東西,不認為痛苦就不會再痛.

人生只短短幾十年,不要再想什麼生存理由,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吃自己喜歡的,做自己喜歡的,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這才是人生.

生存的理由,不知斷送多少人的生命....

Sunday, October 09, 2005

totoro生存的理由

* 想生存因為仲未到過宮崎駿的花園去探另一隻totoro,但係如果日本仲係咁右翼既話我又唔想去,唔知幾時先有得去;

* 想生存因為如果無咗我呢個「整齊癖」屋企會堆滿雜物無路行;

* 想生存因為我仲未試過一個人食哂一隻燒鵝(原本諗住考完會考做);

* 想生存因為要長命過蘑菇(我家小貓)同小朋友(我家小狗),等佢地走時話佢知佢地比我好多快樂;

* 想生存因為要留d時間比我清清血管裡面既脂肪啦(公爵你都係時候要驗驗~);

* 想生存因為仲有好多大老虎要打,最近先切緊外判清潔商,佢死我都未死;

* 想生存因為死親都好痛,知道自己會死但又未死得果陣又會好唔捨得;

* 想生存,因為想生存,其實都無得解。

Saturday, October 01, 2005

San Wen Ji 生存的理由

  • 打了六年網球還沒有學到開球,死不了。
  • 要找話劇劇本,死不了。
  • 個人創作小說還沒有完成,死不了。
  • 朋友會送我一輛寶馬Z4,當他發達的時候,死不了。
  • 我要出書,還沒有寫得好文章,死不了。
  • 訂了西藏生死書,未看,死不了。
  • 還有很多很多理由,未寫完,死不了。

公園仔生存的理由

感謝阿RU為MTO帶來新的文章。

對我來說,還有很多值得活下去的簡單理由:
  • 我的錢包裡還有Omara Portuodo演唱會的票,我會跟另外六位朋友一起去聽,當中還有兩位是我在blogsphere認識的,有一位我好久沒見,而且她還未給我票的錢,如果我死了,見不到大家,也收不到錢。

  • 除了Omara Portuodo的演唱會,我錢包裡還有星期一和星期二在百老匯電影院上映《撒旦探戈》上下兩集(全長四百多分鐘)的票,我還跟華利和另一位Blog友說到萬一要睡的話要怎麼辦。如果我死了,誰會要這兩張電影的票?

  • 家裡還有很多DVD未看。(對了,當中還包括了一些A片,如何我死了,被人發現了我的收藏,怎麼辦?一定身敗名裂。)

  • 我還未穿過配白煲呔的黑禮服,也沒有穿過長衫。

  • 以後吃不到蓮霧、喝不到黑加侖子汁,還有各種高脂高膽固醇的美食,怎麼辦?(moliu,這個算做我的食物Blog Tag,可以嗎?)

  • 田中麗奈在內地拍的那部電視劇我還未看,還有她的新戲《容疑者 室井慎次》,還有她與陳柏林的新戲。我很久沒有看過田中麗奈的電影。

  • 我想日後再有機會在南丫島住。

  • Woo Woo剛剛才小心翼翼的再接受我。

  • 照顧兩隻貓好辛苦,密斯一個一定搞唔掂。
活著真好啊!

Friday, September 30, 2005

生存的理由

突然很想MTO有新的文章。

想起早前哲學課時老師問,為什麼我們不自殺。他說到海洋有一種魚,口很大很大,大得根本合不上。牠們一生魚時間就是在海裡游來游去張開口吸食微生物,直至牠們交配。交配後就會瓜老襯。那條魚的生命,到底算不算有意義?

讓我(們)姑且不用哲學的角度去探討生存的意義;對我來說,還有很多值得活下去的簡單理由:
﹣我還要聽憶蓮的演唱會
﹣買了的衣服鞋子還有些是未穿夠的,怎可以浪費?
﹣以後吃不到魚蛋/蘋果/加拿餅,怎麼辦?
﹣每次跑完步停下來吹吹風,特別是耳筒傳來喜愛的歌曲時,我就特別覺得「生きてよかった!」(活著真是好!)
﹣剛才在旺角極之好吃了一碗明知有很多味精的車仔面,再加一杯凍檸樂,我又跟自己說了「生きてよかった!」(活著真是好!)
﹣約好朋友星期六要往鳳凰山觀日出。看得到,也真是另一個「生きてよかった!」(活著真是好!)。看不到,那更要留番條命仔,下一次再看。

如果問,假如要做的都做完,要食的都食了,是否就可以死了?可能是也說不定。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給黎智英先生的公開信

黎先生,你好 !

在下一直都是壹周刊的讀者,閣下的專欄 "事實與偏見" 更加是每期我必看的.

還記得我剛剛畢業的時候, 第一份工就是在毛衫廠工作, 當時與紗廠員工閒談得知閣下所創辦的公明織造廠,在行內是極有名,紗廠員工還在我面前讚揚閣下有生意頭腦,到現在我還深深的記住.其後閣下創辦壹周刊,看過你在事實與偏見談及創業和管理經驗,令我獲益良多,我更加立志要自行創業.如沒你所寫的文章,我可能不會創業了.我真的很感謝你.

你的文章教導我做人不要虛偽,但是近日看見你在專欄大力指出中共有多獨裁,中共對人民傷害有多大,連張教授在貴報指出獨裁在決策上,可以比民主建制的國家更加有效和快速的好處,被你批評思想不對和暗寸他是否在大陸住得太久受到中共洗腦,還說民主會減少貪污,但香港一樣是沒民主,為何貪污沒印度這些民主國家這麼嚴重?我真的不明白.

今天在你的專欄看見你力勸馬英九不要親近中共,還說李登輝是一位值得尊重和愛台灣的政治家,看過後我真的打了一個冷震呀,國民黨在李登輝領導時,黑金的情況十分嚴重,領導者是沒責任嗎?難道這是愛台灣的表現嗎?我不知道你是否在台灣的生意越來越大,在台灣住得久了受到影響?我真的不懂政治,只知政治跟生意一樣,都是利益掛帥.做人不要虛偽真的不容易呀.

不過你的專欄在最近說太多政治了,開始有點悶.可否說多一點你的生意經和管理經驗?

再一次感謝你!

你的忠實讀者洛洛上

Tuesday, September 13, 2005

再來一個免費的陳綺貞,唔該!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卻有免費陳綺貞音樂會.

澳門文化中心請來陳綺貞,在 17-18/9/2005 連續兩晚與澳門的樂迷共渡中秋,更將首度現場演唱其將於九月底發行的最新大碟新曲.

上回陳綺貞來香港在細小的酒吧演唱,還給人家說音響差強人意.今回陳綺貞在澳門的文化中心廣場演唱,更是澳門文化中心請來的.如果我是陳綺貞,我也情願去澳門了.我們的文化中心去了那裡...去了迪士尼?

陳綺貞&友人《旅行的意義》音樂會

17-18/9/2005 星期六、日
演出者:陳綺貞、鍾成虎、陳柏州、蔡坤奇、林心怡、陳建騏
時間:晚上七時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 / 冼星海大馬路
門票:免費入場
製作:澳門文化中心
資料查詢:(853) 700 699

Sunday, September 11, 2005

今天是九月十一日

四年前,你有何感受?
四年後的今天,你又有何感想?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05

松日mp3劇場

近日apple發表新一代 iPod Nano,看見其潮爆的外型,就知道今次 iPod 又大賣.晚上9點回家又看到那套酒店風雲,老實說套劇真係好悶.看見這電視劇又是松日mp3廣告贊助,心想雖然它的mp3之前用twins做代言人,但這間公司的mp3這麼"娘"會有人買嗎?在 iPod的攻勢下,它的mp3還會有錢賺嗎?

打開松日控股的年報一看,發現松日原來是一間賺大錢的公司,除了生產mp3外,還生產USB記憶體,主要銷往美國及東南亞.在04/05年度,做了17億生意,比上年度增長177%,獲利2億,上升183%.邊際利潤有11.6%,在ODM廠而言,是不錯的利潤.年報上沒明確指出mp3及USB記憶體的營業額,只透露mp3業務比例高於USB記憶體業務.這即是說松日在 iPod 的強攻下,04年度mp3業務最少還能做8億生意,估計主要是賣去美國及內地,即使我認為這麼"娘"的產品都還是有很多人買.這個世界真是有很多人發達,沒人知.今年松日請了奧運金牌遊泳選手菲比斯做代言人,但他的對手不是遊泳選手,是型爆的 iPod Nano及ROKR手機,還要面對Sony的絕地反擊,松日還能保持上年度的佳績嗎?

Wednesday, September 07, 2005

日本的貸款廣告

剛從東京回來,從電視上看到兩則關於貸款的廣告:

(一)竹中直人的大頭旁是另一位實力派女藝人,一副奇怪的表情跟竹中說:balance是否不太好?鏡頭開始拉遠,我們看到竹中結了一條下面很大的領帶,大得可以做地顫.
鏡頭回到二人,一唱一和:借貸時一定要注意balance

(二)也是美少女,在一個很小的車位上努力把自己的車子泊進去,剛剛泊得好.滿心歡喜.誰知,車門開不了.
鏡頭回到美少女:所以一定要好好計劃!

至於感想,不說太多了.

Sunday, September 04, 2005

打書釘: Routledge 哲人系列


在三聯書局打書釘,被幾本封面設計非常特別的書深深地吸住. 原來是 Routledge 哲人系列. 這個系列有大名鼎鼎的哲學家 Jean-Paul Sartre 的《存在與虛無》, Karl Popper 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 Bertrand Russell 的《權力論》,《西洋哲學史》,《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 Herbert Marcuse 的《單向度的人》,Michel Foucault 的《瘋顛與文明》,...

我把 Herbert Marcuse 的《單向度的人》拿在手裡細閱: Herbert Marcuse 是法蘭克福學派文化批判理論的重要著作之一,他在六十年代的工業社會研究當時美國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給當時"單向度的"的社會塑造成"單向度的"人,他們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和消費主義社會,他們被社會不斷灌輸他們不需要的價值觀,社會令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和意識形態已經被資本家和日新月異的科技所操縱.他們不敢懷疑,不敢批判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政府,其實這樣的工業社會比極權主義更可怕.

其實我們現在就是生活在這樣"單向度的"的社會,大家打開報紙,雜誌,電視,坐巴士,通通在接收這些無用的所謂"資訊",這些"資訊"用不同的形式叫大家消費,使我成為消費主義的奴隸.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有沒有需要消費我們所謂的必需品.

我們的政府同樣地主導我們的思想,不鼓勵我們給意見和反對,一切以資本家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為依歸, 例如: 維港填海, 否決07,08普選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05

guess where hk

To all HK flickrers:

(This is my first post.)

I invite you to join guess where hk, a flickr group for you to submit various shots in and around HK and see if people can figure out where they are taken.

Tuesday, August 30, 2005

Corwin

你是More Than One的長期讀者嗎?還是偶爾來這兒晃晃看的?又抑或是第一次到這兒來?Anyway,不管你是第幾次到這兒來,都跟你打個招呼吧!你好喔!^^

如果你是MTO的長期讀者,或者是偶爾來晃晃的一類人,可有發覺,這幾天在右手邊的Contributors上,多了一個人名?沒發覺嗎,那就現在看看見不見到吧!

對了,就是那個叫"Corwin"的名字啦!而那個名字的主人,就是我。換言之,我就是那個叫Corwin人,MTO的新Contributors。

Corwin這個人,一個16歲的男生,很喜歡寫文章,所以加入了MTO。從小就喜歡寫作,但在學校作文課的成績並不見得很突出,但仍喜歡寫。我的文章,沒有精彩的修辭手法,當中又沒有甚麼發人深省的大道理,有的,就只是我既天真又任性的想法。我好喜歡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一篇篇的文章,我覺得,一篇文章只要用心寫,就會寫得好。

希望以後在MTO,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更多的感覺,而我的文章亦可以給大家一點娛樂。當然也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文章嚕!

要了解我更多嗎?歡迎你來參觀我的日記:http://corwinkhw.blogspot.com

Friday, August 19, 2005

連鎖blog

除了連鎖信之外﹐原來還有連鎖blog——Blog Tag﹗

餘弦棧主點中了,要我寫五點自己的怪癖,還要點五位網友把這連開去……

怪癖一:自升中開始用手巾仔(手帕)至今,現在偶然忘記了帶會周身不自在,要馬上去店舖(如Muji、馬莎)買番條才安樂。
怪癖二:對無線當紅的當家花旦(如無名天使3D的三位女主角)看不上眼,但往往會被二線的壞女人(如湯盈盈、袁彩雲、劉卓琪)所迷倒。
怪癖三:看電影傾向坐得很前,在個別戲院如藝術中心的Agnes b.電影院甚至會坐第一行。
怪癖四:喜歡(或至少絕不介意)一個人看電影,也可以一天看兩至三部電影(後者隨年紀漸大已少做了)。
怪癖五:夏天一定要蓋棉質大陸「珠被」,此被已幾乎絕種,除我家外我只見醫管局旗下的醫院有用這種被。家母知的喜歡,我搬出外邊住時特地在西環某國貨公司才找到,見全店已餘下陳年舊存貨四張,不會再入價,加上每張只賣數十元,把四張存貨全部買下。

根據遊戲規矩,公佈完怪廦後要傳給另外五個Blog友,但經過一天後,病毒已迅速擴散。我想傳染的(如密斯大埔)有些早已中毒,有些(如桔)甚至把毒傳回給我。有見及此,我只好把病毒帶到MTO。

一﹑pornostar
二﹑Snowslide
三﹑杜不同
四﹑映雪
五﹑popeye兄

遊戲規則在

Wednesday, July 13, 2005

告別南丫之行


MTO的朋友們:

可能你也知道,我在本月底便會遷出南丫島。不知不覺在此島上已住了年半,現在要離去,總有點依依不捨。

前陣子和周兄(聞見思錄)及小踢談起聚會,然後又與Elaine商量過MTO的網聚,但都因為事忙而不了了之。

擇日不如撞日,而且之後我便會忙著搬遷(大概也不能參加肥力的夏讀會),所以計劃在本星期六(七月十六日)攪一次「南丫行」,我想的行程是這樣的:

你們在中環搭三點半船入島(船程半句鐘),現在比較熱,我們可以在榕樹灣遊逛一下,然後HIGH TEA聊聊天,約五六點才行去索罟灣。仲夏日長夜短,要七時多才天黑,行山約一小時,夕陽時行比較舒服,到入黑前抵索罟灣,我們在那兒吃海鮮晚飯。晚飯後可以在索罟灣直接坐船回中環。

我昨晚和幾個做網上節目的朋友談起此事,有兩三位都有興趣,都是很易相處的年青人。周兄和小踢亦已報名。

有興趣的話,請電郵給我(dukeblog-mto(at)yahoo.com.hk)

PS。SHOWSLIDE,你的信收到了,讀後感慨良多,只是一直在忙沒有時間動筆回覆我的感受。你還在香港嗎?如在的話希望你會來。不然我稍後給你回信。還有,你在信中談到的,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雕刻時光:上咖啡館去

這篇昨天貼了在世界盡頭,你們也喜歡泡咖啡館的生活嗎?是以來串寫吧。:)


上週末,同學在課前建議:"要不要去理大的雕刻時光分店?" 我說"好極",逐把這一次的GAME DESIGN WORKSHOP改在咖啡館進行。 這一課是來回顧學生寫的GDD(GAME DESIGN DOCUMENT)。我們端著咖啡杯,圍在厚木桌子上審核概念與實踐的可能性。幾張桌子拼起來,在餐紙巾上,帶來的簿子上,大家打印出來的企劃書、論文上塗寫圈點,七嘴八舌進行意見交換。這樣一坐,就從中午耗到傍晚,用兩頓飯來送咖啡因。消費是每個人大約幾十元人民幣,以坐大半天來說很化算。

學生裡,聽說真的經常泡咖啡館的不多。唸研究生的,除非家在京城,否則都以宿舍為家。校園到處是可喝咖啡的角落:梯級、石壆、長椅、草坪、飯堂,為什麼還要到咖啡館? 一個男同學說:"漂亮的女孩(境觀)永不嫌多。" 北京的夏,可暴熱達攝氏四十以上。短裙配涼鞋的長腿女孩三五成群坐在沙發和靠窗座,被暴瀉進室內的銀白陽光在形體色相上加以描劃修整。看在美學敏感的眼睛裡,煞是解暑。

對於不是全職教授的人來說,我確實認為坐在咖啡館比在校園自在。個人沒甚麼咖啡癮,但愛喝咖啡的人卻總是有點癮的。咖啡的癮君子血液中要是咖啡因含量稍低於習慣水平,這個人的精明程度就恍如缺輪馬車,加盡馬力也只是跑出個徒然的迴圈。癮頭輕者就算是即溶咖啡粉已能應付,那多喝幾杯便了。成癖入骨者可多講究:時、地、人和都得兌現,然後入口那LATTE才成為有深層意義味兒的LATTE。似乎,不遵循若干來自一個個"曾經"的自定鐵律法門,就不能一再享受那口原美。



我喝著一杯自選苦水,看著那些帶著耳機的電腦/MP3使用者,他/她們存在於另一個聽覺世界,播放的局限性帶來一種經驗切割,我似乎反而成為了他/她們眼中經過改造的現實殘渣。旁座的學生要我教他怎麼把自己的無線裝備連接咖啡館提供的無線局域網,突然意識到,這當兒帶著手提電腦的教授、自由工作者特別多。打字的剔躂頻率是打打停停,拿起咖啡杯(不知道有沒喝),濕一濕嘴角,打打打打打,然後這位穿了個鼻環的年青人擺出一個恆古存在的思考者姿態。網絡滲透這個世界,我們再也離不開網絡,比咖啡還要利害。

服務員小姐T一邊跟我說她的房東也是香港人,一邊問我喜歡咖啡怎麼樣個口味。我開玩笑問她是客觀的口味、還是主觀的口味。掛一副書卷味重眼鏡的T正色回答:"客觀的味道是她們在每個下單(ORDER)過程裡可以做到的,主觀的,就看我們如何跟這一時一室一嵎的溫度、濕度、氣味、噪音起投緣作用。" 最後嘴角帶著餘笑說:"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們來幹甚麼。"我環顧四周,好像人們在這標榜無害的休息環境中,都在進行意義解構活動。細意傾聽旁座,我會以為那對正在約會的男女,就是非得在今年今月今日,刻意來到這處三番四次的進行微小封閉的世界觀修訂不可。咖啡館是約會首選,似乎跟(約會二人)主觀經驗與客觀經驗的磨合效率有關。偷聽回來,話題的氣泡包裹著電影、小說、漫畫、動畫和遊戲,偏就沒政治和新聞。



以前在香港,在朋友的咖啡館幫忙過一段時間。店子叫AFTERSCHOOL,坐落在銅鑼灣利園附近,香港的朋友怎麼說也得一去,真的是很棒的店哦(笑)。按照我在店裡的觀察,熟客的出現率大約是三成,其餘是來了又走的新客人,和漫漫成為舊雨的新知。店面積不夠大,而熟客又佔得過多時,店會變成他們的俱樂部,放肆程度增長,只有打烊才能降伏。就像一堆近百人本來就認識的朋友,以微乎其微的機率,一一陸續的在同一個街角碰見,這段街面空間,變得私人化,很快就開始無動於一切約定俗成。

泡咖啡館,我喜歡帶本空白不少的簿子,在咖啡館描描畫畫殺時間。印象中,很多本書都是在咖啡館裡看完的。第一次看完的天龍八步小說,是在北海道札榥,宿舍東街盡頭,一家叫TEN STRANGERS,只有不多於二十座的咖啡館看完的。那段被刻劃下來的時光,只怕在時間度量衡中短得可憐,卻是節節深刻,隨時可以重播重燃:在黃燈的幫助下你看著天花,恍惚可以看見,那煮成蒸汽,在空氣中漓漫的咖啡香,在最低聲浪的老爵士樂頻率中振蕩。我讀著台灣朋友借來的武俠小說(貴乎中文),老闆也在閱讀不知名的外文書籍,後來走入近十個不知道要慶祝甚麼的幾位群客,不太誇張的熱鬧起來。似乎是有共識的收起書本,我扁著頭看著街外雨後斜陽,聽老闆播送幾首八十年代當時不算太舊的情歌。這生成生效在過去的空間感染力,強殖在我們感官結界的優先參考區段。簡直,就像電影的感光膠卷一樣。

Monday, July 04, 2005

無邊閒談會(二):夏讀(又名書、輸、勝、贏)上篇

轉載肥力與Elaine兩位MTO成員的活動宣傳:

首次無邊閒談會談戀愛,出席人數差一個才足半打,反應不好不壞。第二次試辦會分上下集,佔七八月最後一個週末,試圖網盡星期六星期日有閒人士。

多得《打開》七年前開的文字玩笑,夏天談書會可堂而皇之稱為「夏讀」(卻不毒亦不獨)。談書不但可談所讀之書,所藏之書或個人閱讀史,買書、賣書、寫書、出書、印書、借書、不還或未還之書,甚至書中奇緣(不只趙某人講的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等,都可大談特談。

「夏讀上集」謹定於2005年7月31日星期日下午,「夏讀下集」則於2005年8月27日星期六下午舉行。

「夏讀上集」
集合時間:下午三時
閒談時間:下午三時十五分至七時,實際情況視乎氣氛及場地而定
地點:待定
報名辦法:在肥力的blog內留言報名(容許非blogger.com用戶留言),電郵肥力(eric.spanner@gmail.com)或Elaine(shuzhai@gmail.com)

Wednesday, June 29, 2005

為甚麼今年七一還要上街

(也在自己的blog貼了。)

為了提醒自己。始終覺得,自1998年以降,歷年的七一遊行,提醒了我們「真正當家作主」後,怎樣的去當家作主:想像社會可以是怎樣的,同時說出來。2003年的,從小「民間」(民間/社運團體)變成大「民間」(十二至十四人裡有一——也恕我不濟,強劃大小「民間」)的七一遊行,我感受最深但沒很多人說清楚的啟示是,我們不但可以在遊戲規則容許的範圍裡爭取,也可以,復應該在爭取改變遊戲規則,特別是影響各人權益的遊戲規則。記憶力強,但這兩點有時會被隱去。

為了奪回街道。深信道路不只是來往或交易的場所,它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廣場,讓我們聚集、交流、發聲、嬉戲。

為了賦與意義。七一遊行的主題不應只由主辦機構定義,參與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意願,不必強求彼此一統——特別是,在司徒華主動提出反日不忘正視自家歷史之後,不同背景和訴求的港內外人士趁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來港示威之前,我們不妨反思一下單一和純粹的行動主題從何而來,為何存在和必要。

為了強健身心。走約三公里半的柏油路,加上夏天的午後陽光,對身體總有點益處,雖然空氣不甚清新。

為了表達訴求。因為支持普選議會,因為希望民眾有更大的政經自主權,因為不願再見性傾向或種族或政治立場成為就業、求學的障礙,或影響身心安全,因為不相信同行等於背書某種立場,因為不滿基層和婦女等議題在近日的紛紛攘攘裡再一度被抹去,因為氣惱於四方八面的扭曲技倆,我,今年七一,還要上街。

延伸閱讀
Sidekick: 2005七一大遊行
范克廉:天氣預報
司南:七一,遊嗎?
totoro:香港哭了
鄧小樺:嘉年華之形態
梁啟智:七一大遊行


民間人權陣線
明光社有關七‧一遊行的最新聲明
小樽:卑鄙的技倆
香格里拉:請大家聯署支持!

Tuesday, June 28, 2005

七一,遊嗎?

在想今年七一應否上街時的心情很茅盾。

第一年七一,是我最深切認為應該參與的,因為目標最清楚不過,但我在澳洲,未能參與。第二年七一,爭取不是逼在眉睫的07/08雙普選,順道叫董建華滾蛋,我參與了。今年,董建華真的滾蛋了,像樣的曾蔭權上任了,好像都太平了,就沒了那股衝動。好些朋友都問我會否參與,我一直猶豫未決,難得放一天假,對近日缺乏睡眠的我,挺重要。

其實上街的理由仍在。其中爭取雙普選,爭取目的並不只是拉下董建華,而是確立一個機制,讓上任的人確實以民意為依歸,以民情為治理之本。另外,董說在任內不會再立23條,現他任期已過,曾如何處理是未知之素,有需要表達一下。新政府上任,也有必要告訴新政府:人民在看著呢,別以為香港光賺了一身銅臭就不管事。

但,這一切都好像沒什麼急切;而壞蛋未發惡前,先當他作賊向他告誡又好像說不過去。

不過近日看到那些反遊行人士又在四處破壞,這邊廂有人發放虛假天氣安排消息,作虛弄假;那邊廂,本就支持23條立法以及不支持普選的明光社蔡志森卻在以同志先行問題,硬說民陣有隱藏議題,製造紛爭,手段毫不明光。本來支持反對遊行,各有想法,當無問題,但為了反對遊行而作種種小動作,卻相當令人反感。他們的行徑,反令我更有上街的打算,告訴他們:你們的劣行令我不得不走出來。

totoro發起的一件任務,我現在決定將會上街遊行,目標是告訴政府,經濟的改善並沒有令我忘記,我還在看著。

你呢?

Sunday, June 26, 2005

貼照片


剛剛才發現Blogger加了新功能,現在貼照片方便得多了。

祝心想事成。

Friday, June 24, 2005

邁向一萬

以現時每天約有一百的人流計,More Than One的瀏覽人次將終今天邁向一萬大關。

感謝一直支持MTO的朋友們。

Tuesday, June 21, 2005

我討厭....

很喜歡N年前一齣電影<戀愛起義>中某少女的對白:我唔知我仲意D咪野,我淨係知我唔仲意D咪野。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是這樣.

我討厭早起
我討厭田雞
我討厭有魚片的艇仔粥
我討厭沒有薑葱的白切雞
我討厭老細結婚自己要宴請客戶卻問我隨後兩天的假期是否有空帶客戶觀光
我討厭在關掉電腦要走的時候電話響起而不是朋友說會早到
我討厭在關掉電腦要走的時候老細才指示我要這要那
我討厭老細不在難得可以盡情偷懶時的任何傳真電郵電話
我討厭別人聽不明白我卻代我發表意見
我討厭自己聽不明白卻代別人發表了意見
我討厭HELLO KITTY
我討厭殘酷一叮
我討厭謝賢
也討厭謝霆鋒
我討厭香港的流行曲(註:流行曲,一般不包括真正好的歌曲)
我討厭忽週,快週,東週,壹週
我討厭夏天時香港商場的冷氣
我討厭任何形式的日文中用
我討厭成卅歳人仲生暗瘡
我討厭月經來時痛到"寃"的肚痛
我討厭褲管在洗水後居然變吊腳
我討厭在店舖大聲叫囂跟我爭試衣室的豉油痕
我討厭串串貢的售貨員,街頭死靚仔同死靚妹
我討厭「我是美女」的女人
但更討厭比我漂亮還跑來向我示威(不管任何形式)的女人
我討厭跟家人閙交,因為我會喊
我討厭負責任,因為即係我唔想負果個責任
我討厭不可以直接對著我討厭的人說我討厭你(而不是因為我唔敢)
我討厭不可以直接對著我喜歡的人說我喜歡你(也不是因為我唔敢)

不能盡錄。

那你呢?你討厭什麼?

Thursday, June 16, 2005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1959

每次出差到外地,看見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物,通常都愛把它的小模型買下來回家慢慢欣賞,儘使大多數都是Made in China。這Guggenheim Museum是FLW在一九五九年在紐約的作品,建築物成一個不規則rotunda的形狀,而內裡的走道更是成縲旋而上,令參觀者不自覺地處身一個無窮無盡的藝術世界。

Wednesday, June 15, 2005

Frank Lloyd Wright

一個影響美國近代建築史的重要人物,更可以說是美國開埠數百年以來的偉大建築師之一,相信沒有會人反對吧。(另一個很出名但不太什偉大的Jefferson是唯一個做過美國總統的建築師吧,他之後政壇都少有建築師了)
FLW在我分析資料裡,屬於機械美態時代的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數以千計,設計理念思維比較其他同期的大師級特別,更特別的是他曾橫跨數時代的大師,由Cubism, Expressionism, Art & Craft, Art Nouveau, Minmalism都見他的作品出現。小弟在前文曾說過FLW是Rectilinear Art Nouveau 的代表人名而Gaudi就是Curvelinear Art Nouveau的代表人名了。兩人都把Art Nouveau的思維理念推到他們各自的方向上,令Art Nouveau百花齊放。

愛FLW由他的家居設計作品開始,八七、八八年左右第一次去芝加哥已經遍尋他的作品,到過他留在人間令人思念的居室不小,我走過在他的家和工作室,坐過他的工作畫椅,坐過他的飯桌,進過他的居室,這樣的體驗,要算是最能懷念這位大師了。

FLW的家居設計雖很簡單但很oxymoron,簡單得來充滿內涵和美感,他設計基本上出於同一條設計方程式,但這條永恆不變的方程式,竟變出千百樣的美麗樂章。人所以成功其實非常簡單,在一個自已的理念裡努力和堅持,懷著安身立命處世態度,那管世途艱辛,總會有成果一日。(可口可樂都是一只方程式,那管是百事、沙事、白檸全都比下去了)論最美麗和影響後世的作品,我認為Fallingwater House最能彰顯FLW的建設美學了。他通過局勢的規劃和材料的選擇,它能做到大自然更和諧和環境更協調;他在尋找回森林之源中的水、風、火、石、令起居生活更輕鬆和更休養生息;他無限無邊的FLW幾何概念令人對空間體驗有更深層的醒覺,還有很多很多。

FLW雖然是一個未有牌照的建築師(很少大師像他一樣),但建築成就偉大得沒話可說,他的一生除去燦爛的建築設計(事業不成)之外,他一生的命途要算是幾不幸。他的家中大火令七個人失去了生命;事業上也曾經破過產,兒子FLW junior雖然建築師,但也未能子承父業。可能這樣的命途令這位大師更能體驗變幻的無常和更能接受新事物吧。

雖然像他一樣的大師百年難找,但都會有頗失敗之作。這也是眾多建築大師的通病,成名之後多喜愛傢具設計(Mies設計完巴斯隆拿椅之後,也曾經說過 Furniture is a difficult object to design, skyscraper is even easier)因FLW自身的固守信念太強,令他們未能突破另一設計範疇

(像說書先生的解說免了,因網上太多他的資料,我只想寫一下小弟對這位大師的一點懷念和感覺,文章未能有任何學術性和專業性,請君莫怪)

原來是這樣

無聊在網上閒逛,看到這篇,原來
「如果你是一隻動物,你會是什麼?」(考性格、野心)
哈!可能我正在幫剛畢業的年青人備考?!

Monday, June 13, 2005

與友交心,不是很美嗎?

點解想思考一下童年最深刻的快樂是甚麼?

因為那時是我們還未受到父母社會薰陶,還未conform(找不到適合貼切的語譯)成為「香港人」的日子。香港人的成就就是勤奮上進努力向上爬高學歷賺大錢有車有樓身家百萬有靚老婆有金龜婿有仔女養過世。人過了十歲就彷彿只有以上的才是理想,其他的都是幼稚的白日夢。

但原來,從大家的回應我看到,大家童年最快樂並不是以上種種。深刻的都是一些與家人朋友關係的回憶。

我們需要關係。不單單是日夜從電台電視聽/看膩了的男女之愛,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往往,我們最忽略了的就是這些關係。彷彿今生今世,只要尋覓得一個 對象,便能與她/他長相廝守,從此對外界隔絕;又或,不斷從一個男女關係跳到另一個關係,將生命的不安簡化為對關係的不安,「同佢散咗,唔駛怕,搵過個咪 得」,彷彿能掌握個別關係便能掌握整個生命。這樣的生活,不也是枯燥乏味?

經驗告訴我,生活就是不斷的與人擦身而過,每個相處,每每都有新發現,每每都有快樂,每每也有苦痛,但都轉化為成長。這不就是我們從少已經想得到最簡單的快樂嗎?

當中需要一定的經營。我們就是在這一個互不相信的社會內過活,你要不是我的棋子就是我的利益,如何可以從擦身而過到相知?先把自己的故事告訴別人吧。這些 日子,我看過了不少張口無言的表情,十多年來的朋友都未必知道我是如何成長過來的,當他們知道了後都總是這個表情。或是太錯愕,或是未知怎去回應,朋友也 就只有將自身帶出來分享。相知的基礎就在這裡萌芽。

Sunday, June 12, 2005

如果你是一隻動物

如果你是一隻動物,你希望成為什麼呢?我想成為一隻小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喜歡的時候,可在人家的屋脊裏築巢,毫不留情地看清某一家人的活動情況。又可以從南方飛到北方,看看這世界的美好風光。

你呢?你想成為什麼?

Saturday, June 11, 2005

公園仔的上網小史

餘弦棧主說他上網已有十年,那我是遲了一年才走進互聯網的世界。那年是一九九六年(跟肥力一樣)。

當年的春夏之間,我們的系會決定不再辦內地交流團,改為去新加坡考察。一時間失去了新華社(即現在的中聯辦)強大的統戰支援,食宿交通都要自行安排。我讀的那所大專是私營,學校內沒有互聯網,那時有位洋教授見我們有膽衝出大中華,願意加入我們的交流團,還替我們上網找了大埋旅遊景點和參觀機構的資料,令我初次嘗到互聯網的好處。

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那班可愛的坡仔坡妹都給我電郵地址,我還是未曾上網。新加坡團後回港,馬上參加另一個有學校推薦的商業導向計劃(BOP)。那個由香港八間大專,加十多間來內地、台灣、澳門和美國的學生組成的活動,把我們聚在港大的宿舍兩個星期,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期間參觀了香港一些大企業(主要是美資的)和機構。活動完結要離別時,四十個年青人哭得死去活來。連內地的同學都留下了電郵地址,我卻沒有,我決定要上網!

我就像窮了很久鄉下仔出城,上網後馬上發掘所有的免費資源。免費電郵有hotmail(後被Microsoft收購)、usa.net ,免費網頁空間有Angelfire、Tripods(後被Lycos收購)、Geocities(後被Yahoo!收購)。那時候,免費的電郵和網頁空間只有1Mb,如果要在網頁多放幾張照片,便要申請多幾個戶口。最初這類免費Web Host還未有提供WYSIWYG的網頁編寫介面,我便學起HTML來,可能習慣了用code寫網頁,到現在我還是直接用code。

建起了個人網頁之後,深覺自己學校的資源比人少,我為學系建了一個網站,意外收獲是,很多與母校和舊同學友失去聯絡系內舊生,都因為這個網站重聚。因為有點建網經驗,先後為新舊公司建立了企業網站,又為所屬的團體建網。

自己的個人網站也改版了無數次,有段時間玩Palm,把一些自己寫的東西(如經濟學笑話翻譯)轉換成Palm文件,放在網站讓人下載。近年已愈改愈簡單,只有文章和照片,但也因為麻煩而很少更新。直至去年,與Blog結緣,發覺所有網頁技術都是花招,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相關系列:
肥力寫:我的上網史:開頭的話
餘弦棧主Stannum寫:上網十週年
司南寫:我的上網史(一)——從HKiBBS說起我的上網史(二)——忍痛別離我的上網史(三)——「你們Bloggers」

PS. 近日有網友提出圖片的版權問題,本文的插圖來自Stock.XCHNG, the leading FREE stock photo site

Thursday, June 09, 2005

Frank Lloyd Wright



今天發現Google用了個新圖來記念這位叫Frank Lloyd Wright的建築師,小弟不才,不知這位法蘭有何來頭,可以與梵谷和達芬奇一樣,Google會為他做logo。我見MTO有不少高人,棧主和POPEYE兄又是建築專家,貼出來拋磚引玉,想多學一點自己不認識的東西。

Wednesday, June 08, 2005

最簡單的快樂

剛收工回家, 就在不久前與幾位男子講開, 他們告訴我, 作為智障的也比一個努力向上爬的「正常」人活得快樂。「無咩事,唔失業唔離婚屋企無人死咪唔會唔開心囉,你努力向上爬係應份架啦,做到係應該架喎,一生出 來就係咁架啦,做到就講唔上快樂,做唔到就唔會快樂。」真的嗎?咁,咁辛苦為咩?

給了他們一個功課,也要求自己答一個問題,亦想在這裡提一下:你記得,童年時最深刻果次好開心既經驗係咩?

Tuesday, May 31, 2005

相對無言

朋友 記得那天共你初初見面
談到你的理想 並祝他朝兌現
誰不知分開只有數年
共你相逢 先感覺到兩家亦在變

講起理想 大家苦笑共對
說起往年 共你相對無言
如今雙方痛楚 在於只顧實際
才令你我理想改變

朋友 放聲痛哭或者得到快樂
時間永不再返 夢想不可再現
人一生匆匆三數十年
莫怨當年 輕輕錯失機會萬遍

要若回頭 未必可再遇見
你的往年 未必勝目前
大家舉杯痛飲 大家一再互勉
期望你我運氣轉變

Wednesday, May 25, 2005

毛澤東與劉德華

這篇文章是我一個朋友寫的(一看就應該知道不是小人的風格). 一直有鼓勵他開自己的BLOG,但他總是"懶" (這只是我為他起的借口), 又說坦心沒有讀者。所以我代他把這文章放上來,讓大家討論討論一下: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他, 曾經被奉若神明。他的說話, 被看成神諭。他一舉手、一投足, 都叫神州大地億萬人瘋狂。是情同手足, 是自相殘殺, 全在他一念之間。

他, 至今被捧為偶像。他的眼神, 被視作經典。他一顰、一笑, 都令兩岸三地無數人如痴如醉。是喜、是悲,只因他一張臉。

曾經掌握億萬人命運、那個自誇比秦始皇厲害百倍的一代天驕, 已成了蠟像接近三十年。雖然到現在他的祖廟仍算香火鼎盛, 但真正跟隨他那套思想的還有幾人? 人們今天都浸沉在酒池肉林的奢華、都膜拜點石成金的英才, 還管什麼 “無產階級革命”?

另外這一個可不同, 屹立藝壇廿多年至今, 現正值盛年, 更意氣風發。論瘋狂程度, 他不及前者。但想深一層, 當年那神明也只風靡了一片赤色大地, 影響力還跨不過那片海峽,甚至一條深圳河;今天這偶像的擁躉卻包含兩岸三地, 老、中、青通殺。論數量, 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重要的是: 後者在資本主義香港這片浮華之地, 最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娛樂圈裡崛起。他不是大政治家, 他是大娛樂家。

這說明了什麼?

打從西洋戰艦響起第一聲炮火, 中國男人的形像已隨同他們的民族尊嚴一起被擊碎。那些曾經很“型”的帝皇與士大夫階級, 皆被西方的軍官、紳士與伯爵殺得片甲不留。此後百多年中國男人一直處於一種“心理陽痿”的狀態: 不夠人高大威猛; 也不夠人浪漫風趣; 更不夠別人天文地理樣樣皆曉。中國男人和他們的國家一樣, 都在委屈求存。

直至他—毛澤東—的出現,扭轉了一切。他符合了中國人一直期待的英明君主形像,喚醒了從前的帝皇與英雄崇拜。更甚者,他是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於一身的文武全才。他是天生有大智慧、大氣魄的聖人與英雄。他不僅是國家民族的救世主,也是中國男人的救星,效用直如一支 “偉哥”,叫人振奮。中國男人的形像, 從未如此吸引。他叫女人著迷,叫男人振奮。有了他,就有了盼望,中國男人終可再抬頭。

於是全國不分男女都投到毛的懷裡,向毛主席學習。於是他一聲令下,叫他們鬥天、鬥地、鬥人,他們也唯命是從,甘之如飴。甚至要他們的命,也好像理所當然。整個國家,也像陷入一個邪教的迷思當中,不能自拔。

直至一天,他們終發現:這個神話已破滅。連隨過去百年來所依盼的無數救國救民大英雄,也是願望成空。國,是越救越千瘡百孔。於是,所有中國人(包括台灣)都對充滿道德使命的那些 “偉大領袖”死了心。

既然現實幻滅,中國人唯有把寄望都投射到虛幻。這時, 他們發現了銀幕上的戲子—一種過去被輕視的身分--他們發現了劉德華。

本來在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崇拜藝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香港人尤其了解。但放諸其他的華人社會,意義便不一樣。他們在政治信仰崩潰後,渴望尋找另一個偶像填補心靈。劉德華正是應時而生。

俊朗固然了,勤力也有,而其角色多變又以正面居多:警察、律師、大俠、浪子、飛車手、甚至江湖中人,都是正氣過人。而且他不是一身肌肉、一味靠打的草莽英雄。他是“出得廳堂”的人物, 既陽剛又柔又幽默,是智慧與道德的領袖化身。

而且他沒有包袱。這全靠他生於香港這自由之地,所以他比很多中國男演員更瀟灑、更浪漫;突破了中國男人的拘謹、陰沉與犬儒。但最重要的,是他銀幕下的圓滑。沒有性格就是他的性格。不談政治,不做衛道之士,不得罪人,只逗人開心,使他本人幾乎沒有殺傷力。再加上歌手形像感染力強,更令他無往而不利。

也許已見識太多 “偉大領袖”的厲害,中國人寧願甘心將感情託付一個銀幕英雄。劉德華沒有“偉大領袖”現實裡的狠毒;又比一般中國男人“型”和“強”,誰不愛這樣的一個“真實謊言”?難怪香港人寧要劉德華,不要董建華。

中國社會本就喜歡圓滑,逃避現實,加上近百年的現實也是太不忍睹,劉德華便成了這時勢下的英雄。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為何兩岸三地都朝拜劉德華。那朝拜劉德華是社會退步了還是進步了?

兩樣皆是。退步在於:我們竟然崇拜一個藝人。進步在於:我們寧可崇拜一個藝人。

但願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才是擁有理智與良知的英雄。

Cayman

Tuesday, May 24, 2005

昨天的官式公佈

昨天的官式公佈
保時捷繼長四十二年生產Carrera 911系列和八年boxster系列之後,又一震撼車壇最新驚世作品Cayman系列跑車快張面世。頭燈和前bumper用新款boxster的設計,加上一個Carrera式的硬頂,身旁的入氣孔是新的設計,最重要這是兩坐位boxster形的coupe才是這車最新賣點。Cayman車概念在乎Carrera和boxster之間,又有Roadster feeling而又是coupe款,近年車壇多crossover的作品,可能是本世紀之「潮」作吧。
我曾經講過汽車設計大搞crossover這問題,請參考(一隻會游水的似狗老鼠?)http://popeye-.blogspot.com/2005/01/as-matter-of-fact-it-is-problem-of.html

旺角LOOK




小時候我爸喜歡在假期全家前往旺角逛街,他多次表示那是新鮮前衛人事物的集散地,還數次為了在那裏買到老媽可以穿幾年的不過時靚衫感到十分恩惠。八十年代轉眼成為過去,今天跟女孩子聊時裝,"旺角LOOK"成為了OUT OF THE TREND、CHEAP、FASHION VICTIM的代名詞。撇開衣服和造型,今天的旺角卻依然繼續提供緊貼潮流的AV、電器、手電、玩具、精品、漫畫、波鞋。。。刮空我腦袋詞庫在GOOGLE搜查不果,到底這二十年間發生過甚麼變化,使這一區的行人衣著品味與不入流掛?

後記:朋友提供一個民間攪的MKLOOK網站。

* * * * * * * * * * * *

記得校際運動比賽時,友校不落場比賽的聯校(女)同學,會在觀眾欄後吶喊一些即興想來的口號助威,嘗試鼓舞我們跑幾千米這些快要投降放棄叫救命的人心。現實中不存在,但夢想中的啦啦隊四寶,離不開玻璃纖維製造的彩球、疊羅漢、踢腿(非短裙無效)和齊叫口號這幾式。作為一個縱橫學界幾年查無出路的運動員,未見識過啦啦隊實物真是有點呻笨。

這個夏天我走在可以熱溶玻璃和焗暈幾個LOLITA少女的旺角行人道上時,想到要是真要我在街上耍一次四寶,我可以很肯定,不要用懷疑的目光看我,確實會死人的。

加油!加油!

Monday, May 23, 2005

連結了謝謝

連結了,多謝公國兄。
怕遲下才有分享,因要快出差了。

站務通告

為了把站務交托予其他成員分擔,我設了一個Mailing List,電郵地址為mto2005(at)age.com.hk,那個(at)即是符號@,這樣寫是想避免收到垃圾郵件。

寄往此Mailing List的電郵將會傳送給至Miho、San Wen Ji、Stannum及本人。我們四位都是More Than One的管理員,彼此權限相等,都可以邀請新成員加入和編輯貼文。理論上亦可刪除貼文,但我個人認為,除廣告或惡作劇的東西,管理員宜盡量給予成員發表意見的自由,如有問題,可提出與其他成員商討對策。

Miho、San Wen Ji及Stannum,我現時用的是你們在Blogger.com登記的電郵地址,如想更改,請告之(dukeblog-mto(at)yahoo.com.hk)。

我早前提出有意MTO由Blogger.com移至WordPress,方便貼圖,而且亦有trackback功能,速度亦較快。還有blogspot.com在內地不能直接登入,轉地方能方便到內地的成員和讀者。如真的決定改用WordPress,本站存放的地方也是個問題。我可以提供Subdomain:
http://mto.age.com.hk

以上各項,想問問大家的意見。如沒有收到很強烈的意見,我便會選擇暫時維持現狀。

此外,如你對MTO有任何其他意見,亦歡迎藉此提出。

我個人希望,日後MTO的成員可透過共選MTO的管理員,參與管理。

(稍後我會將本信以電郵發給所有成員。)

Sunday, May 22, 2005

夢想

很想知道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如果我們每人都把自己的夢想寫在這裏,過了一年或數年回來看看(當然我希望這裏是一個長壽的地方),作一個回顧。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Popeye 的夢想是想自已有自已的土地建一所自已的房子,和希望有一個小小的車房仔幫人和同自已修理車子,車房內更有小小coffee shop。

Stannum 想開書店!一所人性化的書店,不一定是主流的,但是當人一想起買某些書,就會想起的書店。例如外地的中文書店,建築書店,攝影書店之類,店員都對書的內容有點認識,可以與顧客互動的。

大雄想開店!不過他想開模型店,不一定要賺大錢,只要能收支平衡就好了!然後當他不再為收入而煩惱後,他想兼職當個作家,出版一些沒人看的小說,寫一些叫人討厭的散文/專欄文章!

Rururu 的夢想很簡單:環遊世界。她剛從英國和蘇格蘭回來,總算是在實踐罷。

Sputnik 昔日有個夢想,是和小學同學重建圪立在公屋天台的小學。到了今天,夢想變得遙遠。母校的位置,新建了一所八層高有操場有冷氣的小學。另外自己的夢想, 就是擁有一間有落地玻璃的dream house, 裡面一定要有一間房,放滿她喜歡的書,漫晝,cd及影碟。 她可以整天坐在窗台旁藉著陽光看書.雖然看來好像較易實現,不過對她來說,還是相當遙遠的。還有希望一個人帶著背囊走遍世界各地(最想去馬爾他!),不過這個對現在的她來說,更難實現。

Blacksnow有很多夢想,如果選兩個的話,她會想--擁有一間大屋,屋內有波台,有書室,有畫室,屋外風光如畫;其次是,走遍世界的博物館,看盡天下的名畫。

Snowslide 想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分別生活一段時間。盡最大可能體驗不同的生活,涉足不同的business。等生活的經驗也夠了,business的經驗也差不多了,最后就籌款建老人院。

世界盡頭想做個好父親。

Manfred的家不用太大,隨便在銅鑼灣租個單位,一個人住,女友可以不要。自己到超市買餸煮飯,邊吃飯邊喝啤酒邊看書或者電影。只和有意思的幾個朋友間中講講電話,聚聚餐,過年過節不用拜年探訪,只寄張賀卡問候。有時間寫一部小說,探討一下香港人這東西(類似都柏林人或臺北人的),兼寫寫專欄。其他人一律謝絕來往。此願足矣。

Sheta 兒時的夢想:站在紅館唱和音。數年前實現了,很想唱多幾次,如果能變成職業更好。現在的夢想:當錄音師的她,最終是想當監製,亦是現在的奮鬥目標。可以的話更想做 singer-songwriter,一手一腳做自己的唱片,這個真的是夢想,那條路很長很長呢。這些都是關乎職業和使命,如果個人一點,她希望可以跟合適的伴侶過他們選擇過的生活。那些選擇未必是很物質的,在乎的是之間的溝通和愛的表達與建立。

San Wen Ji 的夢想是擁有一間有特色的咖啡廳或茶室。另,想擁有一本自己寫的書。
註:收集大家的夢想後,會結集成一篇,方便大家查看。

後記﹕想知道別人的夢想並不是我“八卦”。在等待然後貼文的過程中﹐我感到真的開心與快樂。夢想能不能達成﹐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一群有理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努力寫blog。這動力往哪處找呢﹖

答Snowslide

Snowslide,太複雜太咬文嚼字的問題我沒有能力答,但我認為也沒有必要把問題討論得太複雜太咬文嚼字。容許我先簡化你的問題,然後試著談談我的看法。

我猜你想問的是:其實在內地和香港,對非禮也好,對流氓行為也好,反正是對女性作出不尊重的舉動(如胸部/性器官,或毛手毛腳),兩地都有相關的法律去治理,但為何香港人對非禮較有犯罪意識,在內地只會看成不接歡迎而已,至少沒香港人看得那麼嚴重。香港人的法律意識是怎樣建立?我認為你的問題不是在質疑,而是想多知一點,好讓內地借鑑。

我對你的問題的看法是:你提的各種因素都有,家庭和學校教育有,朋輩之間的討論有,最重要是,我們每天打開報章,不時會有因非禮而被定罪的新聞,案情會有詳細透露(有人會拿來當色情故事讀,這是題外話),然後電視電影會有非禮案做情節。我的一位間接認識的朋友,曾在小公車上被鄰座的男人撫摸大腿,在旁的乘客見狀問我的朋友是否需要報警,司機亦馬上停車及不准那男人下車,當場把人捉拿。我這位朋友最後要上庭,當時有好一段時間精神受到傷害。非禮犯法的故事根本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出現,政府/學校宣傳反而是次要。

其實,在生活中理所當然的東西,已為了生活文化的一部份的東西,反而不用宣傳教育。政府、學校不會花太多資源去宣傳非禮強姦打刧傷人是犯法,太明顯了吧。相反,貪污是犯法的,我們還是每天宣傳。香港的法治建立沒有靈丹妙藥,不是一朝一夕,坦白說是英國人多年來建立起來,留給我們的大禮,我們今後能否繼續保存也說不定,要看我們的造化。當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法治為何比內地較佳時,我們或應謙虛一點。

至於別人對你的善意不夠,可能是溝通不足,可能是言語上的誤差,當然可能也有一些不能完全避免的主觀和偏頗。我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是以站長身份說話)是:不要太執著(世界盡頭兄或會不同意),看大原則,容許枝節上的小缺失。我自己自九五年開始(不計兒時回廣東旅遊)回大陸,對種種光怪陸離的事物的認識和諒解也需要很長的過程。

藝術中心在五月有大陸新一代導演賈樟柯的電影展,我誠意推介大家去看,我今天一口氣看了兩部。Snowslide,我不知道你在內地也不要有太多機會看到。來到香港,好應該把握香港的自由,認識我們的國家。

Saturday, May 21, 2005

你會幫助誰﹖

在與 Snowslide 的討論中﹐我問到一個問題﹕
如果有兩個需要幫助的人﹐一個大哭訴苦示弱﹐另一個咬緊牙關試圖努力自強﹐你會幫助誰呢﹖
因為我會先幫助第一個﹐所以無知地「推己及人」﹐以為大多數人會幫助前者﹐那個很明顯地更需要幫忙的人。直至剛剛看到 Snowslide 的回應﹕
我目前一定会帮助后者。但未来不知道。不过假设当我们俩在街上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总有一个会下意识地施以援手,这样挺好啊。:) 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都会有人去帮他,很好啊。:D
我想了想﹐這也說得對。突然很有興趣想知道大家會傾向幫助哪一位﹐這個選擇會與成長背景有關嗎﹖

上網十週年

應肥力之邀﹐寫寫自己的上網史

Friday, May 20, 2005

把回應進化成新篇

SnowSlide,因為你的文章和其他朋友的回應,令我思考到一些我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我突然感受到法治精神和有名有實的法治制度原來是那麼值得珍惜。而且我對內地人有法不依的作風有更好的理解和諒解。我當然不會同意有法不依的作風,但我想我不能一味只是批評,可能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解開當中的死結。

散文集建議大家把回應進化成新篇,值得支持。但若是純粹想回應或未能成新章,留言還是很歡迎的。我還是信任大家自己的判斷。

喜見愈來愈朋友喜歡在MTO討論甚至辯論,常來留言或瀏覽的訪客,如有興趣加入,請告之。非常歡迎你們。

今天讀BLOG友小瑤的文章,有一點寫得很特好。我們交流也好、辯論也好、寫BLOG也好,應該要critical but not judgemental。你或許會說,因為小瑤的讚美所以我對她的話受落。這點我不能否認,我們都喜歡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但同時我們也希望朋友能坦誠相對。哪怎辨?

查實每個人都各有不同的優點,我們批評時,不是老要板倒對方,而是想對方能接受和理解自己的觀點,在批評的同時,試欣賞對方的好處,不吝嗇讚美,不介意將來或會被人反說服,這樣往往更能增加自己的說服力。

另外有兩件關於站務的事要跟大家商量。

一是Stannum建議把MTO由Blogger.com移至WordPress,方便貼圖,而且亦有trackback功能,速度亦較快。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二是我自己有時實在很忙,而且在收新會員上一向是自作主張(如何時增收、增邀何人等問題),我想把版務開放,請其他成員一起分擔。散文集和Stannum,你們本身就有版主權限,散文集更是聚會的攪手,不知你們可否再多做一點,讓我在忙的時候可以偷懶一下。當然,我更希望見到有人自薦。

這裏

這裏是一處對事不對人的地方,發表意見絕對歡迎。記住:是發表意見而不是門戶之爭。

站長為這裏做的標題,是很有意思的。“以文章串成的意識流”,是希望這裏可以由一篇一篇的文章把某種意識表現出來。如果有好意見,就不好吝嗇寫在回應裏,將它展現出來。

Wednesday, May 18, 2005

先留一題:大家的上網史

且讓大家先談談哲學,及後再論大家的上網史吧。我剛寫了第一篇

我相信各人的上網史和經歷都不盡相同,如能說出來,想也能掌握本地網界風光的一小部分。

Tuesday, May 17, 2005

【建築】 現代.後現代.解構

前文的留言非常熱烈﹐大家大談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有不同解讀。大家越談越深奧﹐公爵兄提議不如用例子比較和演示 一下。其他學科的例子我 不懂﹐只能列舉老本行﹕建築例子。我儘量不多加解說來影響大家﹐希望各位自己看看﹐比較一下幾種建築風格之間的異同﹐再來討論吧﹗

(一)現代主義
1. Walter Gropius - Fagus Shoe Factory, Germany (1911)
2.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German Pavillion, Barcelona (1929)
3. Le Corbusier - Villa Savoy, Poissy, France (1930)

Md_1

(二)後現代主義

1. Michael Graves - Portland Building, Oregon, USA (1980)
2. James Stirling - Stuttgart State Gallery, Germany (1983)
3. Charles Moore - Piazza d'Italia, New Orleans, USA (1978)

Pm_1

(三)解構主義
1. Peter Eisenman - Nunotani Building, Tokyo (1991)
2. Zaha Hadid - Vitra Fire Station (1994)
3. Frank Gehry -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Los Angeles (2003)

Dc_1

一個原始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對哲學有這麼大的興趣﹖

在MTO大談哲學

當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後現代」,並將有關討論提升至哲學的層面時,容我打擾一下,介紹一位大家都可能已認識的新成員:密斯大埔(Miss Taipo)

告訴大家,密斯大埔當年是我校一個哲學會的創會會長,我是該會一名普通會員。當年,那個學會邀請過李天命、曹捷(陶傑)等名人來演講的。

哲學嘛,我連皮毛的認識也沒有,所以我很想加入說說卻答不上嘴。我很欣賞totoro的發問,有些每天都用、大家似懂非懂的厲害名詞,只是他攪不懂就問。其實我早就想攪清楚甚麼是「後現代」,或攪清楚為何甚麼都可以稱得上是「後現代」。只是,我不敢問,然後看了點書,更不知從可問起。我以為,「後現代」這個詞語有太多空間讓各門各派去詮釋。如果一個詞語有太多可能性,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我說,我們這樣在MTO討論著哲學是一種「後現代對話」,可以嗎?我覺得很酷!

我恨我書讀得不夠多。如果「後現代」涉及文學藝術,那種不清晰不確定或許可以啟發創意和想像,但把它弄到學術甚至哲學層面,看來單是要攪清楚當中的一大堆專有名詞的意義也不容易。古典音樂我知是甚麼,古典主義似乎已人言人殊了,然後要知甚麼是「後現代」原來要先攪清楚甚麼是古典主義,或諸如此類。我說,不好玩。

以前放洋讀高中時要讀莎士比亞,苦不堪言,幸好這些名著有雞精書,叫甚麼「XXX in everyday English」。可以的話,我們該讀莎翁的原著,但大家現在討論他的作品時,大可不必用古文吧。可以的話,我倒希望有人能用每天都用的日常中文兼不加太多專有名詞地告訴大家甚麼是「後現代」,或至少,如解釋不了,用例子演示比較一下,同一事物在古典、現在、後現代主義下的面貌有可不同。

我想大概不容易。李天命好像說過一句:「不清晰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因為我不想逃避,我情願在「後現代」這題目上無話可說也不想不清晰。

我沒有讀過維根斯坦,但抄過我以為很有意思的說話: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
能夠說的東西,要清清楚楚地說出;不能說的東西,我們要三緘其口。

Tracistus Logico-Philosophicus, sct 7 (1921). Wittenstein had elaborated in the book's Preface: "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 Karl Popper, in his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1963), reported Franz Urbach's rejoinder to this: "But it is only that speaking becomes worthwhile."
我引以上文字並不是指「後現代」不能討論,如果大家以為我叫你們三緘其口那就真是罪過。

實情是,我常常會因為一些題目(如生死、公平、自由,以至一些形上學的問題)而陷於迷茫,最後我總會想起這幾句話。想到這裡,如果我怕大家以為我在潑冷水便不說出來跟大家分享,那便太見外了。

我想,在MTO,有一點點火花也沒關係吧。

Saturday, May 14, 2005

歡迎新成員

感謝大家對MTO的支持,這是我最初沒有想過的,叫「喜出望外」。

更令我感動的是MTO不但得到大家的認同,還能吸引到新朋友加入,除了因為成員們對MTO眷顧和灌溉,我實在想不到有其他原因。

小女孩,好像是來自倫敦的,是吧?小女孩說倫敦是個可愛女人,我卻覺得倫敦比較鬱悶,不知大家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杜不同,看來是剛加入Blog行列的影友。杜兄,你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

Thursday, May 12, 2005

有誰可以告訴我甚麼是後現代主義?

如題。曾經有人告訴我後現代是現代主義之後的一個風潮,所以叫後現代。又表示後現代主義就是將事物的意義與其本質之間的關連模糊化,可抽離而加諸其他事物 身上。他解釋完好一陣子我都摸不著頭腦,太抽象的並不是我那杯茶。但不知怎的,甚麼也變了「後現代」,建築固然之,社會分析亦有,連心理輔導也有後現代的 一派,真是妙趣生花。直到今天看到Susan Sontag這一段說話:

「人們所說的後現代的東西,是虛無主義的。我們的文化和政治有一 種新的野蠻和粗俗,它對意義和真理有著摧毁的作用,而後現代主義就是授予這種野蠻和粗俗以 合法身分的一種思潮。他們,說世間根本沒有一種叫做意義和真理的東西。顯然我對這一點並不同意的...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喜歡用標新立異的方法 來描述現實呢?」

--轉載至11.5.2005明報世紀版 貝嶺【蘇珊.桑塔格百日祭】

看過這文後我想問,咁點解要有「後現代」呢個詞?

Tuesday, May 10, 2005

覆公爵

Duke,坦白說我好久前就失職了,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站(至今還未重新發佈新的Blog),也沒有時間去主持MTO。就算你不怪我,我也沒有好過。我現在還有一些文字債,例如要草擬一封辭呈讓Lolita老闆準備受死。剛剛又突然白受了一頓委屈。有時我想,我是活該自己討回來的,但想起兩年前決心要外出闖闖的時候何等堅定,到現在落泊潦倒,全因我比較任性,所以常得來抱怨。

願你多寫,這句話我的確聽了很多遍,可能有點行貨,但我相信你是真心的。你知道我對文字的要求向來相當嚴苛,就算自己寫得不好也不折腰。我還記得你曾說先寫十萬字才想作不作作家嗎?我寫,我偷偷寫,寫過差勁的馬上擦掉,所以十萬從來不夠連幾千都有問題。

很閒沒別的事要做,想聊我都在。

其他的朋友們,特別是新來的和很久沒有在這裡寫過的,願你多寫。要能寫在這裡,最是歡迎。

覆美穗

Miho,坦白說我近來是有點失職了,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站(至今還未裝回Radio Blog),也沒有時間去主持MTO。就算你不怪我,我也沒有好過。我現在還有一些文字債,例如要草擬一些問題讓Lolita小姐準備訪問。剛剛又突然接受了一個訪問。有時我想,我是活該自己討回來的,但想起一年前寫的時候想想為題材煩惱,到現在題材太多沒時間寫,我還是比較喜歡現在,不敢抱怨。

願你多寫,這句話我的確說了很多遍,可能有點行貨,但我倒是一直這樣想的。你知道我向對文字的要求都不苛刻,因為自己也寫得不好的原故吧。你還記得我曾說過先寫十萬字才想做不做作家嗎?先寫,寫過再算,寫過了差勁的也不擦掉,好讓自己重看時邊修補邊心痛。

還有事情要先做,回來跟你再談。

其他的朋友們,特別是新來的和很久沒有在這裡寫過的,願你多寫。至於在哪裡寫,都可以。

Thursday, May 05, 2005

也來送大家一些哲學智慧

見散文集來分享,那我也來分享一些從課堂上聽來的哲學智慧:

蘇格拉底 Socrates: One thing only I know and that is, that I know nothing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For the things we have to learn before we can do them, we learn by doing them
康德Kent:沒有內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沒有概念的直覺是盲目的

努力貼貼, 貼貼。。。。

送你們一些佛家智慧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豈不滿腔歡喜﹔世間盡多難奈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是淨因法師所寫的。我在讀《果與因》﹐特意讓大家分享。

他所寫的並不是什麼的大發現﹐你們都可能寫得出來﹐但是我們能夠做得到嗎﹖久不久看看這些簡單的話語﹐能令自己心裡清淨下來﹐好好想想過去﹐為自己下一刻作一個好開始。

大家也努力在這裡貼貼文吧﹗

Tuesday, May 03, 2005

笑,歎氣,再笑

笑一笑,世界真美妙!
好想把以上兩句話送給關心More Than One 的朋友。齊來為大家帶點歡笑吧!我在笑 ^_^

Monday, May 02, 2005

試試翻譯這首詩

上星期在一份報章的副刊看到的,據說是來自那些轉寄電郵,那位專欄作家把它翻譯了,但我覺得譯得不太好。

把詩(算不算是詩呢?)抄出來,想大家推敲一下,試試翻譯。也可說說你們的感受。

Time passes.
Life happens.
Distance seperates.
Children grow up.
Love waxes and wanes.
Hearts break.
Careers end.
Jobs come and go.
Parents die.
Colleagues forget favors.
Men don't call when they say they will.

從Blog的討論說起……

沒看電視習慣的我,剛才才發現,原來大家鬧哄哄地討論著Blog,原來非關BusinessWeek的報道,卻因i-Cable的一個節目。

節目內容為何,各Blogger對節目有何不滿,我不打算重覆,反正我大概是最後知後覺的一個,連節目也是十五分鐘前才下載來看。節目對譯名或對Blog為何物理解深淺的問題,反正我語文不佳,Blog齡也不深,許多Blog的事我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也不想評論。

但從這次一個節目,竟可捲起香港Blogger如斯討論熱潮,大概可反映香港一般人的自我價值問題。

大家應都有留意過早前在公國內有關Lolita的爭論,起因之一,是有些Lolita們認為她們被誤解了,被歧視了,因此忙不迭跑出來要澄清,要說清楚對方的理解有何錯誤,要為自己平反。今次情況相類,Bloggers認為節目把他們說扁了,說低俗了,又一窩蜂地跑出來指出節目所說有何可惡。

我想,大概香港人的心靈太脆弱了,自我價值太低了。只要發現別人不了解自己,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及自我想像那般高那般大,神經觸動了,不得不啟動自我保護程式,忙為自己說個分曉。

我記得當日在Lolita的爭論內我說:「不論你是認真對待Lolita服或根本不過了了,不論你會說八十種語言了解五十國的歷史還是根本不學無術,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小看你,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誤解你,也不會有一天沒有人不尊重你。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小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是否尊重自己。」

同樣道理,誤譯或誤解Blog的人永遠存在,要求別人很清楚明白自己,其實是有點可笑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寫Blog的人,自己清楚自己寫的東西很有價值,很有意思就好了。別人明白與否,理應不影響這價值的存在,那何須掛心?難道連自己也不太相信自己所作為對,非得別人認同或贊美不可?

與其忙著為自己的Blog的地位口頭上辯白,不如自己把Blog寫好,把自己所以為Blog的奧妙與價值好好發揮出來,讓世人自己感受到那節目到底是真的有所偏頗,還是真知卓見。

Sunday, May 01, 2005

繼笑後的另一種情感 - 歎氣

你們有沒有發覺﹐現今的香港人很喜愛歎氣。我們的生活真的這樣不如人意﹖

歎氣是表達情緒的一個方式﹐情感能夠得以抒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另一個角度看,歎氣可表達了一種灰色的感覺,很多的時候都是在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歎息。

我把這歎息化為一種寫作的動力。開始以後,就有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我的睡眠也因此有所改善﹐睡得比較穩。這個得著﹐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Saturday, April 30, 2005

通告

你們看到的San Wen Ji 並不是新會員啊!是誰?你們可以想想,可不要說出答案來,否則我也不需要改名字。

謝謝大家留意!

Sunday, April 17, 2005

你今日做左Kidult未?

Kid + Adult = Kidult。長不大的孩子、童心未泯、返老還童,這些都是在形容Kidult能以大人之軀盛載小孩之心。如何辨認Kidult?年齡超過廿五歲,生活態 度、行為方式、個人喜好卻還停留在0-12歲之齡。普遍有一定的購買力,以購買來補償童年的缺失。Kidult買小童買不起的限量版復刻版玩具模型,不喜 歡套裝西裝卻會穿得似娃娃並以「潮」來做掩護,會細閱每週各大小雜誌,工作上不願承擔太多管理層更免問,期望有朋友但只想被朋友錫,做人就是要遊樂喪玩。 作為一個Kidult,最好的生活就是自由自在率性而行。Kidult討厭做大人,不願做大人,怕做大人。最家傳戶曉的Kidult,就是長不大的 peter pan。

Kidult是怎樣走過來的?未來有什麼可怕?成為大人/大人本身又有什麼可怕?如果Kidult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階段,那麼還欠缺了什麼才能成為真正的Adult?

Thursday, April 14, 2005

在MTO攪切榨

問:

「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一句中,「攪」、「切」、「榨」三字的意思是甚麼?

答:

往事如煙,人到中年。想當年呀,記憶總是如幻似真,當中摻雜了不少主觀意願,然後又故意抹掉了一些瘡疤,情況就如《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夏雨,一心想老老實實的說個真實的故事,最後還是失敗了。所以,中年人的往事,往往是「攪」出來的,有點捏造的成份。

鄉愁為甚麼可以切成一塊塊呢?我可想不到太多,大概鄉愁都是甘中帶甜,一下子不宜嘗得過量,否則會悲慟不已。切一塊出來,就是只選比較甜美的部份來淺嘗,而且好好享受著這種帶點自虐愁苦。

中年人經歷了歲月消磨,看待事物已漸入化境,年青時充滿盼望的心情已不復再,但歸暗的燈光尚未完全熄滅,幾經思索,脫下「看透」這個保險套,還是可以榨出幾滴希望來。榨,就是要經過一番折騰來能流露出來的意思。



現在寫「攪切榨」是不是有點過了時呢?我不知道。

據說這個新名詞是來自上星期五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就是他們常常說的「中化」)試卷一(乙)閱讀理解試卷。

據 說題目的那句話是出自董橋《中年是下午茶》一文。我讀過少許董橋,卻沒有印象讀過這篇。我不知道試題有沒有提供出處這個資料,如果純粹只列出以上問題,沒 有提供作者和文章名稱,那問題倒確是有點令人摸著不頭腦的。據說花了很多時間心機準備考試的考生聽到這條「無厘頭」題目,都不禁破口大罵,謂考試局突然改 變出題性質,拿考生作「啟發為本」教學的白老鼠。正如我老大也問,考試局這樣做是不是「做得太盡」

據說一時間「攪切榨」已成為了表示憤概或難攪事情的最潮代名詞,如:

「『攪切榨』的!考試局忽然弄個『攪切榨』出來,教人如何作答。」

究竟是考試局「草菅人命」,還是如他們的回應所述,是「為免學生進行機械式操練」?誰是誰非,我無意深究,只是讀著這題目,突然想拋開俗務,把自己當成高中生,去想想這個題目。

MTO的朋友們,你們會不會有別的想法?我要你的想法,不要跟我來引經據典。拜託,我好歹也是在嘆下午茶呢。

(考生或會說我涼薄,拿他們的痛苦來消遣,我可沒有不敬之意。)

Sunday, April 10, 2005

沒有“積”

看來大家近來都比較忙,有些忙著看電影,有些忙著旅遊,有些忙著轉工,有些忙著悼念,讓我這個什麼也不忙的人來寫寫吧!

積壓,對我來說,是很少會發生的事。我不喜歡被時間追趕,所以我會儘量把東西在它應該完成之前把它完成。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遲遲也沒有把事情完成,並不是我把它積壓了,而是我真的不願意做。不願意的原因有很多,最多的情況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做。我這般主觀的看法,別人又拿我沒辦法。當然別人可以逼我做某些東西,不過出來的效果一定不好。做得好不好,並不是時間的關係,而是有沒有心情去做。

因為沒有什麼積壓,也沒有什麼可以跟大家分享了。

Friday, April 01, 2005

怪夢

本來只在自己的BLOG記下奇怪的夢境。
本來打算先回應SINAN的積積復積積,阿RU當寫"積"。
但昨天晚上夢見,明報週刊內的專欄有了MORE THEN ONE的一欄,並介紹指MORE THEN ONE乃係一個由多位博客組成的文字個體戶。明報將於每週轉載當週最值得推介的一篇。
夢裡見到的,就是SINAN的積積復積積。

如果係真,唔知有冇稿費? 歸當篇作者所有?還是所有MTO的會員均可瓜分(嘩,我就想!)?
唔知會唔會真有呢一日?

Wednesday, March 30, 2005

積積復積積

昨天上課,赫然發覺,原來課程已進入比較艱深的程度——自己滿有把握的只是早幾課時初階的事情。下班後留在辦公室溫習,發現一兩星期沒怎樣用功已積壓著一大堆未讀的課程。

再看看四週,一疊一疊的堆積著的文件,每疊代表著一件工作。看一看,有些已放在那裡好幾個月,給壓在底下,不見天日,不知人間何世。

原來懶人就是這樣,把文件、溫習、工作推的推,拖的拖,不到死線,不給老闆逮著,就往這裡那裡堆著。深知這種不到死線不工作的心態,總有一天害苦我,但解決這問題的行動,也還是給推著拖著。

有時想,我辭工的原因其實是無法再面對這一堆二堆的大概此生無法完成的工作,辭職信一遞,就不再是我的問題,得過且過。有如債台高築,無法面對,只好跳樓逃避,寄望來世修到,成一條好漢。

下月的新工作,能否真的修成一條好漢,不再蹉跎歲月,要看我的造化。

Tuesday, March 29, 2005

連繫我們 Link Us

d-cage問如何取得MTO的小icon,我把它貼出來跟大家分享好了。

More Than One


加入連線,把以下html碼貼在你的網誌/網站即可:

<a href="http://morethanone.blogspot.com" target="_new"><img height="15" alt="More Than One" src="http://www.age.com.hk/blog/images/morethanone.png" width="80"></a>

Monday, March 28, 2005

歡迎新朋友

正如我們在節目中所說,More Than One (MTO)有過一段低潮,現在總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摸出了一條路來。可以讓我們連環相扣、彼此交流地寫下去。

近日我們加入了幾位新朋友,包括《魔鬼的天堂,天使的地獄》的灭菌王与迷失の魔鬼、《阿RU正傳》的rururu和筆名和網誌名稱相同的d-cage。歡迎你們的加入。能吸引新成員加入,對我們舊成員來說是最大的鼓勵。

灭菌王与迷失の魔鬼好像是慣用簡體中文的,d-cage則用英文較多。雖然以往MTO都是用繁體中文的,但這裡支援UTF統一碼,大家用哪種文字、哪類文體,甚至哪些題材,其實都沒有限制的。規矩這東西,讓我們一起來訂吧,不用太在意。寫過再算。

Saturday, March 26, 2005

當我們blog在一起

今天下午拿虛擬城市《獨立媒體》系列第五集:從網誌到自主出版出來重溫,聽到more than one的成長史,我就覺得我應該說些什麼,至少感謝一些什麼。

那時候把自己的版關掉,你說瓶頸也好,「唔知做物鬼(套站長在電台發表的說法)」也好,有時候你就是會不想創作,停止紀錄。又或是當大家逐漸對你有所期盼,期待你的下一篇撰/讚文,期待更多的期許,你會希望回到當初最純樸的起點,我寫我的,或想要借助《無痛失戀》先進儀器,洗掉不愉快的記憶,假裝我們之間什麼都沒有發生。

於是了more than one,然後交出第一篇功課,接著我的貓兒就遇上意外,需要人道處理。所以回家看見題目「積」,雖有嘩啦嘩啦那麼多的東西想寫,可是最後還是跟站長請假,把一切擱置下來。

寫文是一種興之所致,我想你們一定都能明白。但我也太不像話,回來的時候忘了跟一直在苦戰的你們感謝,尤其是老大跟二至四號,感謝你們的努力讓這裡得以延續,由衷又由衷的。未來,希望如你們在電台所說,希望這裡一直熱鬧,希望一至一百號讚文源源不絕。

Wednesday, March 23, 2005

最好的食物總在記憶裡

記得當年在法國聖什麼什麼港口(反正沒有中文譯名)吃下那隻生蠔後,回港後這許多年來,沒吃過幾多隻生蠔。記憶中的生蠔,瘦瘦小小,但淡淡海水味混和那微腥的鮮味,一生難忘。

又記得當年在德州吃下的一塊牛排後,回港後好幾年每次吃牛排都失望而回。記憶中的牛排汁血淋漓,肉香四溢,入口融化,想起也舌底生津。

之後許多年,都再也找不到如此美食。或者,那些生蠔牛排,根本就沒那麼了不起,那美妙的美食感覺,其實只存在於我的幻想中。幻想中的美妙境界,現實中哪可追尋?

這裡不知那位寫手說:回憶總是給美化的。

對。上班的時候懷念讀書時代的歡樂,辭工跑去讀書又想起上班的好處。以往常把看過的好書吹捧得天上有地下無,最近再翻看一遍連自己也覺得還不過是那一回事。

總之以往最好,現在的總不成,只好寄望將來。

或者兜兜轉轉,最後,還不過是那回事。但總算,兜過、轉過,才心息。不到黃河心不死。

我至今仍然寄望還未嚐過的神戶牛肉,能給我一點驚喜。

我們的感情流往食物裏

rururu 的湯煮年糕,便是一例。我們並不記得那年吃的年糕是怎麼樣的,卻記起了當時的感受。由感受,令我們記起那味道;由味道,令我們記起當時的景象。

我們腦裏的記憶,就是這樣被我們留住了。

第一份功課-湯煮日本年糕

寫了BLOG還不夠兩個月(心裡一直想著兩個月,竟不停地按下兩次「B」制而出了個「朋」字,達五次之多),就得到邀請加入MORE THEN ONE聯盟,實在有點担心自己的耐性和能力。

不想有負版主的期望,第一份功課最好不要拖太久罷。雖然也在自己的BLOG POST了,請容我COPY&PASTE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近日總是因為想起很多喜歡的食物,然後想起喜歡的人。剛才在
香港仔公園的留言中看到有人問最愛的日本食物時,禁不住也搭了咀。

與其說是我最喜愛的日本料理,倒不如說是我吃過最喜歡和難忘的一頓日本菜,形容得還更貼切。其實我已經不太記得那煲湯煮年糕內有什麼的材料了。大慨有點像這幅圖,有點菜,有點肉絲,還有重要的年糕。

當日我只懂幫手"批批"皮,摘摘菜,那懂得去偷師。只見目黑太太(我叫她做奥さん,音OKU-SAN,圓圓的一張臉跟大大的眼睛。那天的六年後我再去探訪時,銀絲多了好多,但還是那張親切的娃娃臉)轉過頭就做好一煲可登大堂的有料湯。因為用肉淆了好一陣子的關係,湯都是白色的。記得那天是下雪天,外面的積雪也比我高;所以能在屋裡的廚房做著一個這麼熱哄哄的,實在很叫人興奮雀躍。

最後步驟,就是要放年糕了。奥さん的年糕,不是我們在CITY SUPER看到的那些,是她自家制的。

然後等那年糕都煮"林"了,連同目黑さん(音:MEGURO-SAN,常對我說他那裡就是我第二個故鄉;好感動啊~),我們便一家人似的圍著飯枱開餐。年糕因為放了湯煮,都吸收了湯的味道。本來只有米的味道的年糕,變得既有肉的香味,又有菜的清香。加上可能是自家制的關係,沒有打得滑一滑的人造質感,有的是像芝麻糊沒有磨得很滑時的粗糙,吃的時候更有口感。最好玩是那些年糕都給湯煮得很林"pat pat",用筷子夾的時候,它們都會向下墮。由原本一件的形狀,變成一塊塊,或會墮回煲裡。在口裡趙的時候又會黏著口裡的牙;就是好玩。

回來後也有試過在日本火鍋店點過年糕。不知道是時間不夠,還是並非自家制的關係,那年糕浸很久很久仍是硬硬的一件,也沒有吸收湯的味道。可能那晚那煲的湯煮年糕,就像是爸爸的乾瑤柱焗飯一樣,已升上神枱,成為了對我而言的日本年糕理型。

奥さん知道我喜歡吃日本年糕,還教了我一個很簡單又方便的吃法:在超市買得到一件件的日本年糕,用平常的日本紫菜包起來,放進微波爐叮大約一分鐘,待那年糕變軟。再點一些日本醬油(或日本鼓油),就ok啦~ 有時就先吃吃這個,也可解我相思之苦。

那天吃年糕,是因為還是在一月初,還可以慶祝新年;也是因為那天是我最後一晚留在那兒,大家都嚷著說要吃頓好的。

現在想來奇怪,怎麼當晚我沒有拍照?!

Tuesday, March 22, 2005

憑感覺

隨意找來的,幾有趣。

意識流小說

細心一想,我們的行為,有時候就像文中所講述的意識流,憑感覺做事。

Saturday, March 19, 2005

應題 – 意識流

以字串句
以句串段
以段串文
以文串意
以意串識
以識串流
以流串在
以在串人

但願我沒有錯誤地認知意識流。

良知一斤幾塊

是不是我有良知,所以我才錯過某次大好機緣,攀龍附鳳。

所以我才每天以各式大小二便為由,上下七八次衛生間關閉廁格,張牙舞爪地幻想,要是我能往老闆臉上一巴掌摑下去,到底會是個什麼景象。所以我才只能坐這邊,選擇愈發習慣或是虛擬告發:坐一旁的某甲每天遲到早退是因為她為敵方兼差,某乙搭上某丙因為方便探聽,某丁私運A4回家因為薪水都往麻將桌上輸光光。

可是我下不了手,我婦人之仁。於是我每天每夜看著更多的別人,在外邊張嘴啃鵝肝,換我在廁格裡無聲吐糟。當鵝肝從別人的牙縫間連帶牙線擠出,我連一口泡麵都嫌貴,想買都等周三割價周末特賣。然後滿腔怒氣回家跟他訴說,甲乙丙丁多糟多死沒良心,換回聽他教訓:「寶貝,良知夠用就好。太多,就是白癡」,然後看他酣睡。

良知是什麼、良知好吃嗎、一斤幾塊?我怔在那兒久久不能動彈 ─ 是沒良知害我無法安睡,還是良知害我猜想自己也許不過是白癡而已。

Friday, March 18, 2005

良知是上天給我最大的懲罰

大公誠意拳拳邀請我來,又交下題目,一直未交功課,實感汗顏。然則並非有意偷懶,卻是思前想後,想不出寫些什麼來。

早陣子,一位女性朋友因感情問題找我出外聊天,她為了男方放棄了在外國的事業學業,回港有些意外後卻為男方始亂終棄云云。她對此男子滿腔怨忿,認定此男子為自私自利,喪盡天良的大壞蛋。

我一邊聽其細說,一邊心中隱隱,想起自己以往經歷,雖則大異,卻有小同,總之就是傷害了一個女孩子的心。這些年來,每每想起,心有戚戚,事情過後好一段日子方才開懷。

我向那位女性朋友說,其實傷害人者,本身亦受傷害,心中也是難過無比的。朋友卻道:「也要看那人是否有良心。」

對。我有時想,做個沒良心的壞蛋其實多快樂,「錢畀我呃晒,女畀我滾晒」,享盡淫樂,更重要的是,無需負責也不覺得要負責,簡單點說就是「沒廉恥」。更甚者,普羅大眾也不以為意,君不見香港某大娛樂集團的老闆,儘管背景複雜,財源難明,幾多好名求利青春少艾還是慕名而至,自動獻身在所不辭,你情我願,實在無話可說。

早幾天跟大公談及一有意從政之人,提及他說話方式實在有政客之風——昨天說過的事,今天就忘了而另有說法,好像昨天的說話從不存在。大公嘆謂,我們這等對自己說話會負責的人,實在沒能力從政。

結論是,沒廉恥沒責任的人,不單生活很好過,更很有機會名成利就,比我們滿受道德責任枷鎖所困擾的一群,快樂得多。

當日亞當及夏娃,本來就是沒有羞恥心的兩個人,在那伊甸之園享盡物慾,赤身露體而不為過,其實這才是人類最完美的境界。後來他們吃了禁果,有了良知,方感尷尬,才有哀愁。

那些沒良知沒責任感的所謂壞人,可能實在是上天所賜福的一群,享樂人生,無所介懷,在人間世上享那伊甸園之福。我們老說他們的不是,對世間事情動輒耿耿不安,或許其實是上天給我們的懲罰。

我不知我前世作了什麼孽,害我今世有那點點的良知,時受困擾。若我無知無覺,「泛若不繫之舟」,則可「虛而傲遊」,樂也。

Thursday, March 17, 2005

星期五晚網上見

若大家有留意Elaine和Duke的網誌,你可能已知道,《More Than One》其中兩位成員司南和Duke將會在明天參與主持一個網上電台節目,此集節目是討論自主出版和網誌文化,屆時《More Than One》另外兩位成員Elaine和肥力亦會出席節目作專訪嘉賓。節目詳情如下:
虛擬城市《獨立媒體》系列第五集:從網誌到自主出版

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八日(星期五)晚上八時至九時
香港電台TeenPower網上直播/聊天室開放

傳統媒體除了承載著瞬息萬變的新聞資訊,其實亦包含生活、消閒、社會、藝術等各類「副刊」資訊。既然新聞也可以獨立自主,寫專欄、辦雜誌,以至出版書刊也可否做到獨立自主?近年網誌(Blog)文化興起,能否為熱愛寫作發表的年青人提供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獨立媒體》系列最後一集訪問了非主流雜誌
《Project S+E+E》創辦人Patsy,主持之一的小梨會跟大家分享自資出版的經驗,節目更請來兩位多產的博客(Blogger)Elaine肥力,聽聽他們的Blogging經驗。

特設
網上公投留言板,請踴躍表態。

http://teenpower.rthk.org.hk/program/vcity
節目直播時,聊天室將會開放,直播室中的主持與嘉賓亦可參與其中,一起進行互動討論,希望《More Than One》各位成員和讀者到時登入(需先行免費註冊)聊天室,與大家作一個在網上進行的網聚。

本集的錄音已上網,收聽請按此

Wednesday, March 16, 2005

忘記悲傷與忘記快樂

最近看了《忘了﹒忘不了》(The Notebook)的DVD﹐再對照起《誘心人》﹐就知道這是兩齣差不多完全相反的電影。《誘心人》缺乏愛﹐而《忘了﹒忘不了》則愛得氾濫。

如果你和伴侶過了快樂的一生﹐到年老時卻患上老人痴呆症﹐將一生的人和事完全忘掉﹐這﹐算不算是一件憾事呢﹖電影中的描寫﹐只集中在男女主角年輕和年老時兩段痛苦悲傷的日子。年輕時因為家境懸殊被家人拆散﹐過了一段痛苦的日子﹐後來終於可以在一起﹔到他們年老時雖然兒女成群﹐女的卻甚麼都記不起了﹐男的用盡方法﹐希望可以喚起妻子的記憶。中間數十寒暑的快樂日子﹐電影裡竟然用了淡入淡出的照片﹐幾十秒就帶過了。難道快樂真的過得這麼快﹖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他們過的是痛苦悲傷的一生﹐年老時甚麼也記不起﹐也許這個病就變成上天的恩賜了。最理想的情況﹐當然就是可以忘記悲傷﹐但同時卻記得快樂。

其實人的快樂與不快樂﹐都在於自己的一念間﹕如果常記掛著憾事壞事﹐當然就不快樂﹐但如果常記著美好的事情﹐而把不快的記憶從recycle bin永久刪除﹐真是人生快事呀。

電影最後兩位老人家擁抱一起離開這個世界。其實是一個刻意營造的完美情節﹐美好得完全不真實。催淚程度﹕五粒星……。

慢樂、長樂

你怎能不佩服中國文化?日本人、韓國人都曾借用中文字,到文化水平提升了之後,才創造自已的文字。

中國人的「happy」叫快樂,有一個「快」字在「喜怒哀樂」的「樂」字前面,彷彿已為快樂定了調。所謂快樂,只會是一時之快,不能長久。紙鹿先生的文章似乎認為,我們的文化背景,令我們害怕快樂,因為一刻歡愉,總要附送綿綿痛悲。中國人還有句話,叫「樂極生悲」,乃幼時家母在我玩得興高彩烈時愛用的警誡語。

Elaine說的心境平和有佛理,無喜便無悲。紙鹿先生引述的那個研究,說我們失出伴侶和失出工作最痛苦,如果身邊的伴侶不是至愛;所做的工作根本不喜歡,喪偶和失業就曾輕鬆得多。



totoro說有意義的生活才會快樂。生活的意義不知從何說起,但我有反面教材──《誘心人》(Closer)。

前陣子大家都熱哄哄的談著這部電影,我也忍不住跑了去看(就在二月初我再次在這兒塗鴉的翌日)。當時我想,看完便可以和與Stannum談談。

結果是看完了沒勁去談。《誘心人》最能觸動我的只是漂亮可愛的Natalie Portman嬌軀橫陳,大跳脫衣舞。

Stannum說得對,《誘心人》是個缺乏愛的愛情故事。四位主角當中,Natalie Portman其實愛得最真最進取,她說了些謊話,但她沒有錯,她是脫衣舞孃,她改個化名是為了一段她認真的愛情;她與Clive Owen做愛,是自願,因為Clive Owen可憐;她隱瞞,是因為她知道她的愛郎是個狹隘的小男人。兩個差勁男人當中應該是Clive Owen比Jude Law稍為好一點,至少他明刀明槍,為了所愛用力用計。可能正因為角色沒有那麼醜陋,所以Natalie Portman和Clive Owen反而可以拿到「配角」獎。其實我覺得Jude Law也演得好,他扮女人玩cyber sex作弄Clive Owen,然後又哭,把又靚仔又地底泥的賤男角色演得絲絲入扣。

電影最令人討厭的不是主角在情愛上的不忠和反反覆覆,而是口不對心兼極度封建的性觀念。迂腐和愚蠢代表自然又是當「主角」的Jude Law 和 Julia Roberts。與其說《誘心人》發人深省,我想知有沒有人看過和記得Ben Affleck未紅時與Joey Lauren Adams合演的《Chasing Amy》,此片為介意伴侶過去的性經驗的人上了一課,更發人深省。(好想有人在此寫篇有關《Chasing Amy》的。)

慢樂、長樂,無論如何都要自已用智慧去好好爭取;痛苦,有時候是自己招來。

Monday, March 14, 2005

無限

快樂是什麼?這概念無限,我嘗試迴避這個問題。

以前不懂什麼叫做有限公司,所以對有限的責任承擔很不以為然;醫生、會計師、律師開的事務所只可以無限承擔,所以我們願意相信他們;不能承擔責任的生意怎麼叫人接受。以前我懂的有限,因為我只是個天生的不確定主義者,至少我從小是,而未來我不確定。

迴避,從動機來說明的話,是我很想為文字要負的責任劃上有限,如果每篇文章都可以有免責聲名多好(但像我工作上為其他公司寫的報告我就不會忘記加上)。可惜我們都得負責,或多或少的,逃不了。

面對MORETHANONE的POST PAGE空白,我發現我很難以什麼前提都沒有的情況下,像消過毒真空隔離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討論快樂,因為我以為我大概要快樂也已經夠快樂了,我對理解和維護其他人的快樂很沒把握,我指怎樣令其他人快樂這回事,你真的快樂嗎?你真的快樂嗎?我希望這只是職業病,只是一種潔癖。我以為快樂就是得到你想要的你滿足的你願意的一種景況的概括,還有逆算的話那叫痛苦,這些人類語言的產物,我每次都不敢單獨應用它們。

我造遊戲。這專業有時應用在產品製造上,服務提供上,投資策略上,近年甚至是課堂上。就像音樂、小說、電影、漫畫、和其他(都算的話),我承認遊戲本身是提供能買到的快樂的一種。但這快樂不是自有永有無中生有,而需要這個人的參與。一種稍為把意識從現實生活拔離,然後有點像蘸醬油那樣,或乾脆像連跑帶跳的撲進水裏那樣,各種程度的,逐漸或一次過的沉浸到設定好的虛擬狀況去。所以我們研究人間大部份共通的社會假設、符號暗示和潛意識,和因為設計處境而引起的共通動機,去建立動力模型、心理折射系統和技術範圍內可以達成滿足和樂趣的東西和素材。

遊戲(設計)本身,利用人類投入的力,去令各種程度質和量的快樂獲得正回饋。像我們說"商業不商業的電影都有計算"的意思一樣,去提供投入不大,消耗不高,代價有限的意識冒險可能性。娛樂,建基於那個人類的參與,和他/她真的生活過獲取過,各種各樣的人生經歷。如果你沒活夠,你看不懂電影漫畫小說,聽不懂音樂笑話,遊戲不是變得很白痴,就是一點也不好玩。

我失戀的時候,很不快樂。整個呈現負遞值狀況的復原過程,史詩式漫長。除了去取消分手這個事實或記憶,我發現最好從其他方面入手。所以;我看電影,電影很好,只要不是動作電影,牽扯愛情的部份都能引起一種客觀視野,我的意識離異,我稍為復得分析自己狀況的能力。我聽音樂,但大部份流行樂歌詞總不願意放棄計算最低程度的傷感,我聽那些聽不清楚歌詞的樂團音樂和環境音樂,一點一滴的引起旅行和趕活的動力,我開始想出門,買一雙新鞋;我看小說,小說都是上帝寫的,我開始對變化解除戒心,我開始對自己的未來引發想像力,我再度能夠珍惜聚會和友誼。

有些遊戲可以,但我玩不下大部份的遊戲(雖然我本來就不是GAMER),這些遊戲計算的,就像意圖針對所有觀眾口味的電影,動機(那些設計對受眾假設性質的佈局)都過於尋常和傻瓜。我知道我情況特殊,我安排自己暫時停止設計工作。每個早上我從床上爬起來,從意識到身體,一步步重建生活下去的動力基礎和慾望強度。我向每個可以接觸的朋友懇切問好,盡能力幫助每個需要我的個體,全力尋找可以獲得正面意義收穫的事情做做看。

直至有一天,這些還原自我貴善本質過程裏產生的微弱亮光,引起一雙喜歡上我這種步伐和方向的眼睛的注意,我才重新接觸那造成往昔痛苦的,語言上叫愛情的事物。我或許走向危險品,或許不會,我看我自己儲備和追求的快樂夠不夠,然後我會看看我其實懂不懂這些抽象的詞兒背後,定義了什麼樣的條件和約束,然後我乖乖的,放棄逃避,放亮雙眼打開雙手去相信其他人,大小通吃的,不設限的大規模的,追求人生正回饋。

所以我才說我不確定,不能對這我只能繼續勉強學習,不能進行加減乘除解拆的一種無限。

Sunday, March 13, 2005

快樂在途中

新來報到,也談談快樂。

尋找快樂,對我來說,還是新事物。青年時總覺得懷著一份感傷的人才酷,自已也就如此走過。現在,正尋覓出路,帶自己離開那天黑黑的世界。所以,這裡說的,不是甚麼分析,是實實在在回望過去的路時,的一點經驗。


快樂是一份決心,是對自己能夠掌握生活路向的決心。

我們都被別人叫自己要幹甚麼,也都被別人叫自己不幹甚麼。男的要出人頭地、有屋仔車仔、當家、成家立室、有淚不輕彈、要堅強、要當機立斷、要獨立...; 女的要年青貌美、要找男人嫁、順從男性、理家務、為男人生育、做工的要為自己擺位當幫補家庭(要比面身邊的男人)...。所以吃軟飯、乸型、喊包、懦弱、 倚賴、優柔寡斷、人到中年還是單身寡佬、這都是男人的禁忌;老姑婆、老虎乸、黃面婆、肥婆、龍躉、還有最經典的「羞恥肉」都是對女性的毒咒。這都是社會教 我們的(socialization)。重看以上素質我們會發現,男人要回應社會,而成為屬於「社會」的人,而女人則要成為屬於「家」甚至是「男人」的 人。

這都是從少就教導我們的文化,當年我們為怕別人不接受,只得照單全收。今天作為獨立的個體,愛自己的個體時,我們便能夠拆卸這些定型。

我在求學階段時,不斷追求身邊人的認同,尤以父母為甚,不斷的在社會阰階梯向上爬,學業成績不及人時也要活躍過人。得到過一些名銜,得到一些歷練,幹了很 多無謂事,也找不到真朋友。求職時,緊跟兄長的步伐,寄信至各大跨國企業,夢想成為企業顧問,能周遊列國。幸好各大人事部沒讓我躋得進,免我走上不歸路。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事實上一直享受的快樂,是從人群裡找著的,是當大家憂慽與共的時間中并發出來的。所以也就釋然的當上這「沒出息」的工作。今天,我喜歡 與朋友相處講心事、煮食、執屋、與小狗擁抱、聽聽音樂、寫寫作、哭、種花種草、放假躲在家中足不出戶,我不是「男人」,但我更欣賞自己。


快樂是堅持原則,追尋理想。

要順應外間對你的要求時,便會變得沒原則。但人與動物唯一的分別,相信只有是,人是value-driven的。viktor frankl 能夠從集中營熬過來的,便是堅持要見太太一面及堅持出版手上的稿件。他說,人只要對一個人、一件事或一種價值有所追求時,便能夠找到生活的意義。有意義, 才能活得快樂。

Saturday, March 12, 2005

尋愁覓恨

接力回應公爵。公爵引述那篇文主要論點是說某些文化傳統(如東亞文化)傾 向壓抑個人快樂情感的表達。無論生活於哪一種文化之中,人本身潛藏著表現悲哀的傾向,因為人,尤其是現代人,總好像孤零零地放逐到這個世界上,所謂來時一 絲不掛,走時什麼也帶不走。在意識到自我生命有盡頭的短短數十年間,唯一的慰藉就來自「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在同病相憐之間獲取安全感。這算是現代人的 普遍現象吧?在價值混亂的年代,人已不能從讚美上帝的詩歌中得到喜悅,也沒有了鄰國雞犬相望,小國寡民式的烏托邦,人就只能沈溺在個人的情感裡。活在這個 圈子裡的人,即使自己偶感快樂,也不敢向周遭看起來是不快樂的人表達,如公爵引述所說,很多人認為會招人妒忌,會帶來厄運。

前陣子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金剛經說甚麼》,對人喜歡沈溺於哀傷中有深刻的描述:

「甚 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 在護念,他護一個甚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甚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煩惱些甚麼呢﹖就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
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啊!「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有時似傻如狂」,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的昏頭昏腦境界,飯吃飽了,看看花,郊游一番,坐在那裡,沒有事啊!煩,為甚麼煩呢﹖「無故」,沒有理由的,又傻裡瓜嘰的……這 就是描寫人生,描寫得也非常恰當。所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被推崇得那麼高,是很有道理的。西廂記也有對人心理情緒描寫的詞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 怨東風。」沒得可怨的了,把東風都要怨一下。噯!東風很討厭,把花都吹下來了,你這風太可恨了。然後寫一篇文章罵風,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發瘋。這就是人的境 界,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是甚麼愁呢﹖閑來無事在愁。閑愁究竟就有多少﹖有一萬種,講不出來的閑愁有萬種。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 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也就是我們的生。」

以上的情況,你我都經常遇到。我們不妨承認尋愁覓恨是人自出生以來就有的傾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它。粗略看了些佛家思想後,又想到:是否不用太刻意追求快樂呢?有時會想,「心境平和」會否比「尋找快樂」是一條更好的出路。兩者似乎很相似,但嚴謹說來又有點不同。Elaine前面引的也是佛學文章,大體是說從行善業中找到快樂。但之後又看到另一些文字,說行善時連行善的念頭都不該有云云。怕有點離題,故就此打住。


Friday, March 11, 2005

是否真的想快樂

和肥力兄見面聊天,又或看他的文章,總覺得他認真得來藏著一點憂鬱。Elaine說我的文字令人感覺比較認真,可能她見我總是胡胡鬧鬧的。肥力兄博文強記,聽他說網絡掌故實在津津有味,我肯定覺得肥力兄說故事吸引的人一定More Than One。

今天又讀到紙鹿的文章,他繼續地配合著我們談快樂。這次更有意思,我突然明白甚麼日劇、韓劇、大長今、大和撫子、藍色生死戀、在世貿中心呼喚愛等諸如此類為甚麼會賣個滿堂紅。
《害怕快樂》

自從時代周刊以快樂為題的特輯推出以來,無論在報章或電郵上都出現了不少引述其中八個邁向快樂的方法:撰寫感恩日記、做善事、享受生活中的喜悅、謝恩、原諒別人的過失、珍惜家人和朋友、照顧身體及學會應付壓力。但卻忽略了一個大前提,到底我們是否真的希望獲得快樂?

特輯其中一篇文章指出,亞洲人尤其是日本人、中國人及南韓人相比世界其他國家的人較容易感到不快樂,原因可能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

密歇根大學的教授Shinobu Kitayama透過詢問有關快樂的好處及壞處的調查中發現,美國學生視快樂為一項極度正面的情緒,幾乎數不出任何缺點;相反,日本學生卻一下子便能指出快樂的各種缺點,例如容易招人妒忌或影響與家人朋友相處時的和諧等。

日本和南韓的跟中國淵源甚深,不少傳統和文化也是源出一轍。自小,我們便接受?尊師重道、禮義廉恥等以人為先的教育,自身的快樂從來不是什?重要的事。很多時候,爭取快樂甚至會被視為自私或罔顧他人感受的行為,容易滿足亦會帶來不思進取的弊病。

「快樂是膚淺的,悲哀卻有深度得多。」朋友的這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君不見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悲劇居多?得獎的電影亦鮮見有喜劇。看完一套笑片好像沒有什麼得著,踏出戲院那刻已經把劇情忘記得乾乾淨淨,但悲劇能令人思前想後,輾轉反側不已。難道我們都是慣於沉淪在悲哀中的動物?

亦曾有不少朋友對我說:「我不敢讓自己感到太快樂,害怕這樣會帶來厄運。」其實,要依照以上八個邁向快樂的方法做並不困難,問題是,快樂對受我國傳統教育的我們來說,是否奢侈了一點呢?

紙鹿,二零零五年三月十一日信報
「快樂是膚淺的,悲哀卻有深度得多。」吹漲!

很年青時曾有幸和一個很美的女生常常走來一起,有些男生會說從心底說出一句妒忌的話:「聽說太理想的戀愛都不可接觸,你這件蛋散公園仔遲早淚盈盈!」我跟的唯一的好友說,我知道那美麗的女生不會愛我,我也遲早淚盈盈,但我喜歡招人妒忌,看著男生們望著那美麗的女生的旁邊是如此不濟的我,看著男生們喃喃地地咒著我何德何能,我就是這樣壞心腸的快樂到死。我好像最愛重色輕友這個罪名。

想到很年青時追求快樂的方法,我發現自己始至終都是胡胡鬧鬧的。

何謂「快樂」?

「出家人」與「世俗人」在許多問題上,觀點很不一樣。比方說,對人生所追求的快樂,也是不同的。在佛教人士而言,須向心中尋求,而不是以財富、勢力、榮譽或征服來衡量。如果這類世間的財物,乃以暴力或其他不正當的方法得來,或運用不當,或予以執著,它們即將成為持有者痛苦的泉源。君不見,張某以不正當手段攫取勒索巨款,嗜賭成性,終成陰府鬼魂!這是盲目追求享樂所致。佛陀對世人教誨說:人生貴在擁有之樂,如擁有健康、財富、長壽、美貌、喜悅、體力、資產、兒童等等。普通的男女都嚮往享樂,佛並不勸所有的人都捨離世間的欲望,到無人處過孤獨的生活。擁有財富並不單是要自己享用它,而是要布施別人以增進共同的福利。阿羅陀大師說:我們吃的東西,只能得一時的享受,我們所積聚的根本帶不走,只有布施所造的福,才是我們能帶走的,我們以世間財物所行的善業,人們將會永誌不忘。事實上,許多人信佛或不信佛的都這樣做的。
在一佛教的網站裡找來的。看看和我們寫過的有何分別﹖

為More Than One說個連線故事

《小說連線》的Manfred和Stannum追問著Elaine和本Duke在攪甚麼東西,就讓我厚著面皮在此跟大家談談這個那個網上節目《虛擬城市》是甚麼回事吧,事關Stannum問,會談他們的《小說連線》嗎?

Manfred,我怎會是個DJ呢?我們說的那個節目,是香港電台TeenPower香港青年政策研究所(Roundtable)合辦的一個網上節目,港台提供網上廣播平台和技術支援,Roundtable承包節目內容。我既不屬港台,本來也不是Roundtable的人,為何我會參與在內呢?我在去年十二月寫了那篇《開咪》提過。Elaine很認真的聽了我初次開咪,在Comments中給了我很多寶貴意見。正如文章所說,頭四集我也有開咪,如你們有興趣,可以到《虛擬城市》網站的《倒後鏡》收聽錄音。希望你們不會被我們悶死。

四集之後我請了瘦身成功的Kitty做我們節目的嘉賓,Kitty其實也是More Than One另一位成員司南的朋友。我和她談起瘦身這個話題,談著談著便把她請到節目做嘉賓。

談完瘦身後,《虛擬城市》推出了四集與性有關的題目,我便開始放假,當中司南也參與主持了《多元性關係》和《與性有關的法律》。談性的幾集明顯比我主持的頭四集有趣囉。

之後我們便攪了五集《獨立媒體》系列,Elaine和肥力(Eric "Spanner")會任嘉賓的便是五集當中的最後一集《從網誌到自主出版》。

為甚麼會談起獨立媒體呢?其實是我和大家罵起香港某大報來(見《未死得,飲杯!》) 。其實罵也沒用,不如起媒體的革命。馬上開會,便定了五集談新興的獨立媒體,Roundtable的莫宜端找來她的舊同事前無線主播李燦榮為我們打頭陣,反思主流媒體。

我自己跑了去找InMedia的人來講何謂民間記者,後來才發現我們肥力也是民間記者一員,原來肥力跟司南又是中學和大學的同學。世界真細小。

還有近來加入的totoroThe Grandchild of Santa Claus,你們跑過去看看他們寫的東西。我在想,只有心存善良的人才可以寫出可愛的東西。

昨日我跟Elaine說,看到你們一篇一篇的寫起《小說連線》來,我好開心。我會訪問Elaine和肥力的寫作經歷。Stannum,你說Elaine會不會談起你們的《小說連線》呢?

Thursday, March 10, 2005

在More Than One的中心呼喚小一

miho,你好歹也是我們的創辦成員之一,既然回來了,就不要再次消失。

你寫的那種文體,叫詩也好,不是詩也好,就為我們寫點東西吧。

寫過了,就不一樣。

又,歡迎totoro的加入。

又又,歡迎聖誕老人的孫女的加人。

沒有寫過的新人們,你們都讀讀我們的舊文,都為我們寫點東西吧。

Friday, March 04, 2005

我們希望活得更快樂嗎?

今天在信報讀到紙鹿的文章,紙鹿以往都是寫影評的,但今天的文章與電影無關,反而和我們談的很有關係,簡直就是為我們而寫:
上星期的《時代周刊》用了「快樂」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佔十多頁篇幅的內容不少是老生常談,但亦不乏有趣的資料。

根據University of Minnesota研究員David Lykken在一九六六年的調查所得,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的因素原來有一半來自遺傳基因,是與生俱來的;一般被認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婚姻、家庭、健康、學業、工作甚至金錢,對人生是否快樂的影響力佔了不過百分之八而已;其餘便是人生中的際遇及起跌。

在這以前,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中了大量獎金的人長遠來說並不比沒有中獎的人快樂;而在美國,年薪超過了五萬美元以後快樂指數並不會再隨薪金增長,可見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以後,快樂與否跟金錢多寡並沒有多大關係;相反,愈富有的人很多時比一般人更難滿足於現有的生活。另一項調查則顯示,在意外中失去了雙腿的人,在八個星期後一般認為「快樂」是他們最強烈的感覺;而超過一半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亦表示疾病令他們更珍惜生命,滿足於依然活著的每一天。雖然有點難以置信,但原來健康亦不是影響心情的主要因素。

於是Lykken當年下結論,認為無論發生什麼事,過了一段時期以後身體便會把快樂程度還原至透過遺傳所得的狀態。但這結論很快便被另一位研究員Edward Diener推翻,Diener發現了兩種最能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失去伴侶及失去工作。據他的調查所得:大部分寡婦需長達五至八年的時間才能回復失去伴侶以前的快樂程度;而被解僱的人就算往後能再找到工作,壞心情亦會長時間持續。

既然壞心情可長時間持續,好心情又如何?多年以來,心理學的研究均著重如何醫治憂鬱症等從負快樂指數回復至零的方法,而忽略了如何把快樂指數提升至更高程度的研究。自一九九八年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當上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主席開始,便致力發展「正面心理學」,希望找出令人更快樂的方法。問題是,我們希望活得更快樂嗎?

我更有興趣的反而是:「大部分寡婦需長達五至八年的時間才能回復失去伴侶以前的快樂程度;而被解僱的人就算往後能再找到工作,壞心情亦會長時間持續。」這是不是提示了我們甚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Friday, February 25, 2005

帶去荒島的十樣物件

深夜,已經不知道幾點了,為了搭乘一班早機,你想想便覺得無辜,至少你是吃過晚飯沐浴後便上床,又不是小學生去旅行。除了剛躺下片刻馬上入眠,那幾乎叫你想不起,短到算不了什麼的一個夢,醒來之後到現在無論怎樣在床上翻還是睡不著。你重新回憶那個夢,說不定這是讓你可以睡下去的唯一法門。

那個夢,是這樣的:

你維持仰臥睡姿睜大著眼,神,從天花斜斜的穿透下來,以幾近可以掌摑你的距離,告訴你你明天早上的班機XXYZA要失事了。好好笑,你覺得,因為你自己連班機號也不知道,祂卻知道。

又再入睡,在夢中知道自己剛剛進入夢中的你忍不住恍然,原來輕鬆真的那麼重要。好久沒有在夢中醒著了。神再次用同樣的幾何形式伸展到你床前上空,祂開口說完之前就說過一篇的話後你忍不住打岔,你心裏想的變成嘴巴說的,你駁斥哪又有什麼用?既然要失事,你告訴我有什麼用。

凡人的從容,對祂來說似乎很少見,短暫茫然間。順帶你發覺祂背後,有雙華麗的翅膀在你房間的半空嘩啦嘩啦的,劃著美麗而奇怪的銀色曲線。很好,不燥狂的人有福了,即使是飛機失事,你仍然會無恙,其他乘客也會獲救。只是你會比其他人遲一點被發現,你會像那套電影一樣滯留在荒島一段時間。

啊,那要多久?大概在你有生之年吧。為什麼你能預知明早的未來,卻對以後說不個準來? 你們凡人,很少能明白我們站在不同的時間軸上,從太初直到以降,會移動的,只有你們吧了

要命,說這些我怎麼也搞不懂,算了。那,我跟航空公司說這班飛機會有問題、不坐這班飛機,或是起飛前勸喻其他乘客,甚至安排好了找人去搜尋航線上所有的荒島,不行嗎?聽著,到你做好準備之後,你會從夢中醒來,什麼也不記得,既不會誤了班機,也不會有任何即將發生意外的預感。你維持著仰睡的姿態,問這個不像在開玩笑,也不是要來害你的使者什麼準備,你要準備什麼。


天使向你說明了這些惱人的規則:

1)物件必須能夠完全放入寄倉或手提行李,以不造成自己察覺異樣為上,被發現的異常物件會在出門前被你自己拿出來,出門前留在家中;

2)物件不可以是生物、人、或海關與航空規範裏不被接納的違禁品,這些都會被扣留在海關,而你無論如何也會搭上這班航班;

3)物件不可以是武器,或那些能夠直接或間接威脅任何人人身安全的危險品,這些就算你怎麼小心收好,也會因為想不起而完全忘記,並在空難中失去它們;

4)物件不可以是關於這個夢的信息,這些你弄了,同上,準備了等於沒準備過;

5)物件不可以是通訊工具,同上,而且你有必要知道,你再度被社會發現和獲救,完全與你帶去的東西無關;

6)物件可以是書、照片、紙張、食物、玩具、家俱、工具,甚至小型電器,你有在荒野找到辦法發電、轉換和儲存能量的辦法;

7)物件在被你發現前,不會被沾濕、腐爛、或有任何破損;

8)物件是你一看便知道是你的,和怎麼使用的東西,而最好,是會為你帶來快樂,而又在長時間內不會生厭的東西;

9)物件帶來的額外重量在十公斤以下不會帶來物理上的重量增幅;

10)物件在數量上不可以超過十。


你或許因為被稱讚(不燥狂)而有點沾沾自喜,但你在天使說的,現在讓你自己去準備這十樣事物的自由時間裏,根本不能相信祂會放棄繼續監視而讓你有不被人知道的自由,如果這也算自由的話。這樣說起來,你以後會忘記見過祂這回事,算是個小小福音。

你拿出機票,利害,是祂說的那一班機。而且機票用力撕也撕不爛,不用說電話和網絡都打不出去,離開家的門和窗碰巧也打不開。雖然意味著即將會有一段長久的時間面對孤獨,而且當下只有僅僅的自由意志被人家以這麼看得起、鋪張、周到的方式尊重;但樂觀的你認為,這至少看來,在意外發生、滯留荒島和被人獲救的這些聽起來很漫長的過程裏,不必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你仍然會無恙。投降,你專心去想那十樣事物。

帶哪幾本書好?快樂地,開始想起自己喜歡的CD和影碟。。。在時間延滯停頓的無限裏,你想了又想,想了又想。。。

Thursday, February 24, 2005

誠邀聚會 - 最新發展

現有三人參加聚會﹐是Duke, Eric 和我。日期定為三月五號晚上﹐地點為九龍區。如大家對此有興趣﹐請電郵我。
.........................

應公國先生的邀請,我樂意為這部落作聯絡,誠邀這裡的成員來一次聚會。各方好友,如有興趣,也是歡迎的。

日期初定為三月五號,星期六。有興趣者,請在這裡留言,電郵公國先生或我。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05

快樂絮語

這兩個月是很混亂的日子,我的舊工作掉了,便趁著未找到新工作的日子,嘗試全時間做兼職看看能否維生。但實在太忙亂,睡眠不足的我,心情很浮動。就算正在經歷人生裏很快樂很重要的事情,叫我可以常掛笑容,但總體來說,不快樂的感覺仍比快樂多。

也沒想過在這時候,要寫「快樂」。

當 Elaine 常在部落裏寫「快樂」,我想我在 Dream a little dream 比較多寫「不快樂」,就算不是「不快樂」,但仍然不是「快樂」。朋友不時都會寄電郵給我,看看我為甚麼寫得那麼沉鬱。

我想,這都是選擇。快樂不快樂,大部份時間都只是短暫的情緒反應,是個人跟世界的關係,一晃眼就過去。至於長時間處於那種情緒,我傾向相信這是個人的選擇,也就是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東西所決定的。我深信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為我帶來一個快樂的人生,只是我也不介意自己偶爾處於不快樂的情緒裏,亦因為工作的原故,我刻意讓自己經歷多一點不同的情緒反應,甚至讓自己「去得盡一些」,好讓在演譯或創作歌曲時能夠清晰的傳遞給聽者。當能成功傳遞無論是快樂不快樂的情緒,我都會變得很快樂--能適度並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就會快樂。

在建構個人跟世界的關係時,我發現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大部份的「不快樂」是來自落差--事情跟我們所預算的很不一樣,剎那間需要重整與他/牠/它的關係,讓我們感到很不安。唯有我們真正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我們懂得分辨那些是能力範圍以外,不能掌控的事物,如大自然的定律和災害,旁人的自由意志和情緒反應等。當我們真真正正學懂與世界相處,才能快樂起來。樂天知命,從來都不是要你放軟手腳無慾無求。

透過接觸大自然,我們能更深體會生老病衰的自然定律,了解大自然如何供養人類,而我們又如何的傷害著生態環境。我們處身於地球裏,根本沒可能獨善其身,漠視非我的利益。唯有懂得尊重自我以外的萬有,才能維持一個平衡對等的關係,引伸至人倫關係,就是要互相尊重,放棄掌控他人。

放棄掌控自我以外的個體,只能除去不快樂,卻仍然不能通往快樂的途徑。對我而言,快樂是自我與外間建立平衡對等的關係而達到的。通過獨處及與人相處,我們能更多發現自我,亦能與人互動建立關係。若果真真正正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各人都盡本份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世界可以變得很美麗。

才幹各有高低,盲目的比較是不快樂的因由。其實別人的才幹如何是超出自我界限的事,容不得你去掌控。但透過後天的努力,自己的才幹是可以慢慢培養出來的。能夠通過努力突破自己的界限,才是源源不絕快樂的甘泉。

Saturday, February 19, 2005

心中富有

真道理總是老老土土的,徐小鳳(我的八字頭朋友會說:「嘩!誰來的!」)有句歌詞:「渴望是心中富有,名和利不刻意追求。」

早上的報章盡是林百欣先生逝世的報導。林伯是香港的典型富豪,工業起家,一生勤儉,有為他打江山的老妻,有當過舞女的小老婆,子女不長進,唯有不言休。報導說林伯身家豐厚,但晚年想找餐飯跟家人一起吃也難,餐餐自己食魚柳包。尋找快樂的反面教材,莫過於此。

林伯勤勞守信,值得我們敬佩,以前我在他贊助的林伯欣電影院(現在已改由agnès b.贊助)渡過了不了快樂時光,但其他方面實在不太值得羨慕,我不會想做他的兒子。再讀今天信報曹仁超的《富不過三代全球適用》,更覺是為林伯而寫:
摩根大通投資銀行研究顯示,全球超級富豪過去二十年有80%以上守唔住巨富!包括披頭四約翰連儂遺孀大野洋子及推廣迷你裙後以自己名字發展化妝品牌雅絲蘭黛.關。最新一期《福布斯》全球四百位首富排名榜與二十年前比較,只有五十位留低,包括畢非德、威廉福特、羅伊迪斯尼、運動品牌Nike創辦人奈特等。

摩根大通投資銀行研究所得,超級富豪家族後人都揮金如土,例如希爾頓酒店後人帕里斯希爾頓衣花費極之驚人。其次係高通脹下不擅投資,加上西方政府所抽重稅,以及打官司和被欺詐,都係令巨富後人保唔住家財理由。富不過三代全球適用。

決定你係窮人抑或富人有十大標準。

一、自我認知。窮人好少諗如何去賺錢及點樣才能賺到錢,好聽D係「安貧樂道」,唔好聽係「不思進取」。反之,富人天生強烈賺錢欲,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致富。

二、休閒。窮人認為「食少多覺」,寧願花時間睇《大長今》,仲要加入《大長今》熱去吃韓菜。富人冇興趣睇肥皂劇,只會動腦筋《大長今》熱中賺一筆。

三、交際。窮人喜歡同窮人做朋友,心理上排斥有錢朋友,唔係有錢朋友睇唔起佢,而係自卑心作怪,結果只研究邊度有廉價套餐、邊間百貨公司大減價……。反之,富人交際往往研究股市點睇、市點睇、樓市點睇、邊處有錢搵。結果窮人只知邊度有廉價套餐邊處大減價,富人卻知道邊度有錢搵。

四、學習。窮人學手藝,以便一技旁身天下通行;富人學投資,懂得錢搵錢。

五、時間。窮人時間唔值錢,可以跑遍港九新界去買廉價貨慳番幾十蚊,但浪費一整天時間。富人閑,閑在身體,例如打高爾夫球其實係傾緊生意,腦袋冇一刻停過;窮人閑,閑在思想,忙去麻將桌上摸幾把或研究馬經。

六、金錢態度。窮人經濟觀係節省,勤與儉,慳得一萬就係一萬,甚至投資亦離唔開「雞生蛋」理論。例如我老曹2002年叫人買金,唔少人回答冇息收,佢地估唔到金價三年升值50%(由二百八十美元升至四百二十美元),而斤斤計較雞會否生蛋。幾多股份雖然冇息派,但一年股價上升100%,窮人一聽到冇息派已冇晒興趣。

七、激情與感情。窮人只有感情,聽完新馬師曾唱《萬惡淫為首》便流淚兼捐錢,感情太豐富兼有代入感,好易受感動。反之富人卻不易受感動,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居然認為滿街鮮血係入市時機。

八、自信與自卑。窮人自卑,有D錢便穿名牌戴名錶名車才能增加自信,十分介意人地點睇自己。富人自信而不自卑。李實發係典型例子,藍色西裝十年如一日,戴精工表,飲自己公司屈臣氏售賣廉價紅酒……。以前郭得勝又係另一例子,永遠坐日本車,因為慳油……。呢份自信令佢地光景不佳時唔悲觀,繁榮期亦只謹慎樂觀;反之,窮人繁榮期亂花錢,衰退期呼天搶地。

九、習慣。有個富人見自己親戚太窮,送一隻牛畀佢。窮人滿心歡喜,但諗到牛要食草,結果將牛賣掉,買D雞養希望生蛋,結果幾天一隻雞食,一年後富人去探望佢,佢依然故我仍然係窮人一名;窮人習慣今朝有酒今朝醉。原來富人自己年輕時亦冇錢,辛辛苦苦儲錢買隻牛,然後到處帶隻牛去食草奶賣,賺到錢便買羊生羊仔賣錢,然後開農場,最後變得富有。富人以為送隻牛畀親戚可令其發達,但唔明白窮親戚未養成儲蓄與投資習慣,每年送佢一隻牛亦無法脫貧。

十、上網。窮人上網搵娛樂,富人上網搵投資機會。結果窮人愈上網愈窮,富人愈上網愈富。

改變金錢觀念勝過留低家財

為何富不過三代?因富人只把財富留畀親人,而非改變佢地對錢觀念。一如上述富人向窮親戚贈牛,而非教佢養牛。

給窮人一條魚今餐佢有食,教曉佢捉魚佢便有謀生技能,培養佢管理漁場技巧佢便可以發達。貧與富最大分別在此!

唔少人認為唔夠時間用,解決方法好簡單,就係將電視機關掉。1998年研究結果,一般人每天有5%時間浪費電視機前,睇電視結果係將10%收入花費無謂上(買自己唔需要)。睇電視已成為現代人最大浪費,包括時間與金錢。減少睇電視後,一般人感到人生快樂多15%,如把睇電視時間改為睇書,你會感到人生快樂多30%。換言之,如何從不滿足不快樂轉為滿足同快樂?方法好簡單,少睇電視多睇書便可以有一個快樂人生。令人快樂書係乜書?原來係有關浪漫小說,57%女性喜歡浪漫,43%男性喜歡浪漫,睇浪漫小說令人身心愉快。古典音樂及鮮花有助浪漫氣氛,情人節令人感到浪漫唔係鑽石,而係鮮花加古典音樂。
其實洋人和曹sir談快樂的文章,我以往也轉貼過:
曹SIR都教導人快樂之道
最佳的投資策略

快樂與哲學

追尋快樂是方法可以發展成一種人生哲學。哲學這兩個字聽起來高深莫測。這陣子港燦兄哲學老師威廉日以繼夜的討論著哲學問題,我不敢細聽,怕自己功力不足看得頭腦混亂。教我哲學入門(Philosophy 101)的翁老師說,哲學(特別是人生哲學),和寫作一樣,某程度上是一種治療。人生除了解決溫飽,有時總會想到道德、倫理、自我、生死、宇宙等問題,這類問題討論了千百年都可能沒有答案,但人是需要討論和思考的高等動物,吃飽了想到這些問題不能置之不理。所以翁老師說,有癢才抓(don't scratch if you don't itch),不是每個人都要讀哲學。

昨夜與司南談起我們的More Than One,我把我想體現的那種「閱讀/觀察>思考>體會>寫作(回應)」寫作方法說給他聽。他聽罷有個建議,可用作來解決如何出題。他說無中生有最難,但人家硬把一個話題推給你時可能接受不來,要找一個所有人都有興趣的題目實在不易,但若大自我,倒不如在自己的網誌寫。

他建議人家若讀到一篇很有感想的網誌或文章,可以把這篇引發你有想法的文章(或摘錄,或連結)到More Than One,然後加上你的讀後隨想,讓其他成員分享和回應。你選的文章對你來說一定是抓到癢處的文章,讀者亦可知道你所關注的是甚麼。在這裡寫,加上以「尋找快樂」作為骨幹為主題,希望可以自然地產生更多互動。

Sunday, February 13, 2005

賣賣廣告

小說連線,已開張了。現有三成員,歡迎其他有興趣人士加入。

Saturday, February 12, 2005

Elaine 找來快樂的痕跡

很喜歡Manfred 這兩句話,「感到快樂,是因為自己的進步。」,「是思想上的提昇,相對身處的時空的一種超越。」;也很喜歡Stannum 這句,「看不見的﹐不知道的﹐我們的大腦也如上述地把好東西補上去」。

在自己的過去找來這些片段:

開心手冊:守則一 - 我們可以抱懷疑態度﹐但是我們更要相信別人。

在我們的世界裡﹐如果沒有了信任﹐那麼我們的人生便會變得灰暗,變得生無可戀了。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充滿色彩的,相信別人便是創造人生色彩的重要秘訣。可是我們可以抱懷疑的態度,這是一個正面的行動,懷疑絕對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種求真的心態。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那些懷疑的地方弄清楚﹐如果時間不許可﹐我們要相信別人的提議﹐把它完成以後﹐才把那些我們懷疑的地方弄清楚,我們得到的絕對並不比我們把事情弄清楚後才行動的時候少。懷疑和信任﹐是可以成為一對好朋友的。

開心手冊:守則二 - 我們是可以拒絕成長﹐但是我們便要學會看見和適應環境。

成長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需要的。他們滿足於現狀﹐看不到原因為何要改變。他們不是不認同成長的重要性和作用﹐可是他們沒有動力讓他們看到原因。對的﹗看到和聽到一些東西﹐是需要動力的。我們害怕死亡﹐所以人們開始留意和緊張周遭國家所發生的傳染病和死亡率。這便是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沒有可能走動的﹐但是它們會改變。它改變的速度不是很快﹐只是我們沒有把它留意罷了。當我們在最後的關頭才把已改變的環境意識到﹐可能已經不太懂去反應。我們可能只會感到害怕和儘量的去逃避。感到害怕和逃避的生活﹐絕對不可以和開心有任何的關係。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學會看懂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裝備能力也可能隨之提高。

開心手冊:守則三 - 我們可以哭﹐但是我們要更努力地儲存快樂的情緒。

我們為什麼哭﹖哭得原因有很多﹐比方說﹕在不開心的時候﹐我們會哭。在感到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哭。在離別的時候﹐我們更會哭。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哭。近來你有哭過嗎﹖有的話﹐是什麼原因呢﹖哭和笑﹐是兩極的。好像我們兒時玩的搖搖板﹐是需要兩個人一起去玩的。獨自一人的時候﹐是沒有可能擁有玩搖搖板的樂趣的。哭﹐也是一樣﹐是不可能一個人去哭的。我們哭的﹐總是和一些人、一些事情有關的。而且我們是不可能一面倒的去哭﹐總有起起落落。沒有起起落落的搖搖板﹐還算是搖搖板嗎﹖還記得搖搖板的樂趣,還記得那頑皮的﹐讓我突然從高處跌落低處﹐我哭了。我可以哭﹐是因為在這之前﹐我得到了樂趣。在哭的時候﹐我還在盼望可以再玩一次。不要害怕哭﹐只要在這之前﹐我們能夠儲存足夠的快樂便可以了。

為什麼要寫開心手冊?原因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和朋友鬧著玩而一時意氣所寫下的。寫了三個守則已經接不下去了,不是沒有關於開心的題材,只是多心想寫別的。更可能的是我轉了看書的種類,像Manfred 所說「我也發現開始寫blog (或寫作) 之後會多翻書看,克服苦無題材的方法,唯有是多看書。」,我這憑興趣的就容易隨著環境而改變了。這就應驗了開心手冊守則二。

美化了的過去和距離

Manfred 說「對於已過去的事,我們通常將它們刻意美化」﹐我深有同感。我在自己的部落說﹕「我是一個坐火車時喜歡面向車尾坐的人﹐喜歡回看遇過的風景。」因為逐漸遠去的風景越來越小﹐越來越朦朧。瑕疵都給縮小到看不見﹐而看不清的地方﹐我們的大腦就識趣地把一些自己喜歡看到的東西補上去﹐就成為一幅美麗的圖畫﹐帶給自己一些快樂。

當然﹐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徑。除了美化過去之外﹐我們也常常美化與自己有距離的東西。例如﹕美化歌星偶像﹐美化外地的景點﹐美化他人的生活﹐美化網友的形像……

不容否認﹐我們對網上相交的朋友﹐所知的都只是他們願意公開的一部份。看不見的﹐不知道的﹐我們的大腦也如上述地把好東西補上去﹐這樣﹐就構成了我們對其他網友的印象。

我們這些網誌作者﹐化了名字﹐隱了身份﹐透過文字潤飾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將其朦朧地公諸於世。看的一方﹐就在心底塑造出一個形象﹐一個與真實的作者有所不同的人。當然﹐又有人認為因為隱去了身份﹐網上的文字沒有了日常待人接物的假面具﹐更能反映出網友的真實性格。

究竟現實生活的自己和網上的自己﹐哪一面是真﹐哪一面是假﹖實在搞不清……不過﹐這不是我喜歡的朦朧感嗎﹖搞清了﹐也許不如現在快樂。

Manfred接力說快樂

說快樂時,往往是這樣的:對於已過去的事,我們通常將它們刻意美化。對很多人來說,「快樂」是屬於過去式的經驗。回想一家大小一起熬的日子,七八口住在公屋裡,暑天三十多度,室內只有一舊式風扇,也是好的。人總傾向將過去浪漫化了。

快樂,並不和物質掛鈎。城市的冒起取代了傳統規模較小的農村社會,沒有了彼此共同或相近的生活經驗。活在城市裡的人的個人經驗都是割裂的,他們的快樂不能奠基於與同村人之間帶親近性的簡樸生活經驗上,他們的出路是在彼此有共識的場所(如卡啦OK,酒吧)裡尋找快樂。這些場所都是偏重於官能刺激的,將精力發洩在K房和酒精裡,結局通常是空虛無聊。但工作上的重複性又逼使他們不得不尋找宣洩口,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徒勞無功的。

情感的抒發變成了另一條途徑。上網、電腦和與之相關的通訊工具興起,恰恰是現代人在官能刺激外試圖尋找快樂的嘗試。「快樂」在這裡彷彿已成為「排遣寂寞」的同義詞,因為都市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寂寞感。寫網誌者如我們,也不妨承認是這種感情下的奴隸--我們並不比純追求官能刺激的人高明多少。我們也不過是透過另一種工具以尋找、分享、整合都市人各自割裂的記憶的可能性。只是,這種方式來得較個人主義。相同的是,我們的心理上有某種顯著的缺陷。

以我來說,快樂來自簡單的事情,就像許冠傑那首歌那樣。我得說我是很小孩子氣的人,到今天,天氣還是會影響心情。在人際關係上,我的經驗告訴我,能從獨處中得到較大的快樂。固然是避免了人互動之際磨擦的可能性,但同時在團體經驗中,找不到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方法。結果是每每朋友之間的聚會後,總帶點洩氣感。一個人做的事,如看書、看電影、做運動、寫網誌,可以比較沒拘束,而且可以「凝視」自己的進步。當看書看電影時得到inspiration,得到啟示時,其樂尤大。我想,能令我真正快樂的原因,是即使肉身跳不出社會、文化無形的限制,起碼能讓思想超出刻下的環境。感到快樂,是因為自己的進步。不是普遍意義下的進步(尤其與「增值」二字更是風馬牛,以至相矛盾) ,而是思想上的提昇,相對身處的時空的一種超越。

Friday, February 11, 2005

Elaine 說快樂

如果我說,快樂很簡單,你信不信?為什麼我們的祖父祖母輩在鄉間生活會快樂?他們的兒女,到了城市去工作,賺了點錢,他們想賺更多的,他們變得不快樂了?如果我們現存的世界,沒有了電腦,沒有了電話,沒有了網路,我們會快樂嗎?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不能夠沒有了那些”。請問問自己為什麼呢?只是一天也不可以嗎?沒有了電腦,沒有了電話,沒有了網路,我們有的是書本,我們有的是一張紙,一支筆,我們還可以看的,可以寫的。還可以看,可以寫,怎麼我們會不快樂呢?

在我自己的部落裡,我常寫關於快樂的話題,多寫,是寫給朋友看,主要是寫給自己看。我很相信潛意識的能量,常寫快樂的東西,我的想法也會日漸偏向快樂。這個方程式很適合我。

Duke 說「都市人生活雖然繽紛又忙碌,但他們很多都非常非常寂寞,十分十分空虛。」我的生活卻相反的,不繽紛也不忙碌,也不感到寂寞和空虛,是什麼原因呢?是我的生活美滿嗎?答案是否定的。我也有人生裡的一些缺陷,也有很多不快樂的事情,也一度的感到寂寞和空虛。何以有這改變呢?我用的就是我以上所說的方程式。有時侯,看到人們在部落裡寫一些人生低潮,我肯定是他們的真感覺,我肯定這是一個把情感流放的好方法。在我肯定的當兒,我也時常提醒自己這方法不適合我,寫完了,心情好了,但是我們卻沒有把我們的壞情緒治療好,就好像我們病了,我們看了醫生,拿了藥,但是卻沒有把藥好好的吃完。我們總以為自己的病好了,卻不知道病菌在我們的身體裡慢慢地滋長,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再不可以有自我的免疫能力。依賴ICQ、Newsgroup,便是我們的壞情緒還沒有治療好,在那裡,我們找來同道中人,我們以為我們找對了對象。正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在沉迷下去。沉迷的日子,在我人生的低潮裡也經歷過,做了一些胡鬧的。如果你問我那時我清醒嗎?我可以告知你我那時是清醒的,我需要那些胡鬧來支援我的生活,因為我是空虛的,我是寂寞的。我快樂嗎?我絕對不是快樂的,有的只有漫無邊際的所謂思念。哭得最厲害的時候,就是那時候。

慢慢地,我開始看書,認識了潛意識,相信了它。這一刻,我是快樂的。快樂是因我的投入,是我面向了快樂,而不是等快樂來找我。

尋找快樂

總不能叫大家漫無目的去寫,雖然我的壞性格由始至終都不想「指揮」,但我想,我自己有時也很想有人提點著、指示著、引導著。好吧,試試看吧,而且試一個抽象的、最高難度的,不成功便算,因為不能退求其次。我把我的思路說出來跟大家分享,其實我也是聽著大家所說的,再撫心自問一下:「我最想寫的是甚麼?我關注的是甚麼?我為何要寫?」然後再問一個:「如何把答案轉化成一個共同的寫作目標?」

大城市是我們的共同背景,我們都是可以上網的一族,不是農村裡的人。都市人物質生活豐裕,至少我看不到各位寫作人有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物質豐裕的城市人,特別是我們香港人,精神生活卻很貧乏。這麼說出來可能有點老掉牙,但就算把所有牙都老掉,也不見得問題就此消失,都市人生活雖然繽紛又忙碌,但他們很多都非常非常寂寞,十分十分空虛。因為寂寞,出現了五花百門的消遣,出現了如日劇、韓劇、卡拉OK這類即食娛樂;因為空虛,興起了ICQ、Newsgroup,最後出現了網誌(blog)。我不是開玩笑,愈來愈多人有自已的網誌,愈對自己的精神生活感到有所不足的人,愈有興趣寫網誌。

網誌是很個人的,所以當我請大家合寫網誌時,大家頭上總有個問題:「我為甚麼要在這裡寫呢?我為甚麼不在我的『私家花園』寫呢?」;但同時間絕大部網誌都是對外開放的。通過寫網誌,我們可以在忙碌中回頭看看自己所過的都市生活,然後從別人的回應中看看人家對自已的看法,從而更認識自己。例如我自己,我發覺我還是很愛看電影,然後又發覺自己是個很頑固、很小氣的人。

讓我用一個老套故事說明一下,我們在電視、電影、小說中一定看過這個場面,甚至親朋戚友間也常常聽到:某某富豪,少年時受盡屈辱,長大後艱苦創業白手興家,錢賺盡了,成就有了,但臨終時才發現一生中沒有幾多快樂日子,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太少,不是好丈夫,不是爸爸,最快樂是某年大病住在醫院數天,家人在旁。(如我的故事說得不好,可參看狄更斯的《聖誕述異》(A Christmas Carol) 。)

幾十年來香港經濟起飛,人們眼裡只有錢,另加地產商和炒家送給大家紙上宙貴,幾十年後的今天因為經濟放緩,我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但頓時間我們都變得不知所措,求神拜佛的希望香港經濟復甦。為甚麼我們一定要先祈求經濟復甦,那些老套但恆久真實的富豪故事不是告訴著我們快樂與經濟狀況之間不一定有個等號嗎?

我們可以繼續改善經濟,賺更多的錢,但我們總不能到臨死的一刻才發現快樂吧?快樂是甚麼呢?如何尋求快樂呢?

如果看一部你喜歡的電影會令你快樂的話,寫下你喜歡的電影。如果認識到一位朋友令你快樂,寫這位朋友;如果愛情令人快樂,為大家寫個有愛的愛情故事。都市人甚麼都得到了,但忘了甚麼時快樂,又誤認了某些東西是快樂,讓我們這班人找找看,甚至「爭論」一下,甚麼是快樂。



廢話說完,現在談談運作。事先聲明,我是不會逼迫也不能逼迫任何人去寫,這違背了我剛說的「追尋快樂」宗旨,我只可以行「莊家制」,我是莊,只要有任何一位參加者先寫一篇,如無其他朋友寫文回應,起碼也會有我(在三星期內)寫一篇回應文章。在十天內,我會寫一篇《獨處也快樂》,作為現在到三月中的主題,談談alone不等於lonely。如各位馬上有靈感,很歡迎你們先寫。以後每月換一個主題,每人不限寫多少篇。如你有題目建議,電郵給我,否則的話我可能會自己再出題或選位作者出題。

此外,離題但你認為適合在這裡發表的文章也歡迎,在文章中註明一下便可。

《快樂》

作詞:許冠傑 作曲:許冠傑

快樂是陽光普照的清晨
快樂是流水美妙的音韻
快樂其實分分鐘把您等
只要您識得點去搵

快樂是尋找天際的星辰
快樂是回憶沙灘的足印
快樂其實邊一位都有份
不管您是富或貧

朋友愛 父母恩
每刻溫暖在我心
豁達滿足 仁愛施恩
快樂便常共您相親

快樂是離開都市的煙塵
快樂是回家往浴缸一浸
快樂是一首好歌嘴裡哼
一張晚報 一杯香檳

快樂是賢妻給我的精神
快樂是兒子親暱的一吻
快樂長陪我這一生
皆因我是快樂人

還是正式的寫一點吧

先祝大家新年好。與其要大家在回應裡找我的反應,不如
獨立成篇。

說到合寫作業,以前曾參與過,那叫「一起寫吧!」,某
些細節我在這裡提過,不贅。今回要補說的,是那裡的主
要成員,大都已在網上閒聊數個月甚至年多,彼此較熟稔
,興趣亦相近,結果其運作也順暢些。然而當時每題設限
兩星期,寫不出的,或中途消失的寫手亦大有人在。

各人寫不出或難以繼續的理由,我無法盡知,但按自己的
經驗,忙已是一個很實用和常見的原因。自己年歲漸長,
也因生活迫人,得找個新方向(無聊說說吧,這短句直是
改〈野花〉的歌詞),見一些作業甚難繼續,萌生退念,
但我以為,在退出前,還是要好好的交代,也不應留下爛
攤子。

是故,如果我好久沒在這裡貼新文章,請原諒。


另想說說可行的模式。以前這裡似乎行的是一題各寫,如
果行的是一題接寫,即有一題目,甲寫好乙回應丙再回應
甚麼的,那又如何呢?

Thursday, February 10, 2005

寫寫畫畫

有一天收到電郵,基於好奇的關係,便連上這兒,誤打誤撞便成了 contributor 的一份子。

這幾天都在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讀者。在這兒看了幾篇同道的文章,對於共同寫作多了一點思考。說是「思考」,其實也不是很嚴謹,我一向都是隨意隨時隨地寫寫畫畫的人,但自從在個人網誌寫了一篇散文之後,我開始認真想想是否能寫得好一點。說好一點,是因為在網絡寫慣了文章,慣了那種即時性和亳不費力的感覺,亦因此寫得散漫和混亂。

幾年前在日記網站寫得太雜,除了生活瑣事以外,還貼歌詞甚至心理測驗結果,像是生活的回收箱,朋友倒是交了不少(因為後者的互動性其實很強),文字卻變得軟弱無力,就算我已努力只寫書面語不寫口語。轉移陣地至 blogger 後,多了點空間改版面設計,寫文章時用多點心力,朋友說我的風格改變了,變得多了自己的生活。直至昨晚看了《寫與不寫,是個問題》和 jennylau 的回應便想通了:題材太雜亂,讀者看得沒頭沒尾不知所措,跟不上作者的思路,理不清回憶感覺,怎能投入其中呢?

我想起漫畫界的「同人誌」,數個漫畫新手把自己的作品輯在一起,共同尋求出版及被閱讀的機會。他們由拼合自己的圈子開始,讀者數目即時倍升,再推廣至認同「同人誌」理念的其他讀者,這類型讀者是忠實並重要的推廣者,是「同人誌」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知道這理念最終成功不成功,但單是互動交流的過程已經夠吸引。至於如何集各家之大成,由不至於題材風格混亂,這要留待有共同寫作經驗的同道多想,為我們造就一個空間繼續寫寫畫畫。

至於回應,這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任憑我們怎樣努力「鼓勵」回應,主動權始終不在作者身上。但既然我們擁有兩個身份,既是作者又是讀者,我們至少能做好別人的讀者,讓網誌多點流量和討論氣氛,也讓自己習慣回應。

多謝你看我寫寫畫畫。

初來說寫

Well,收到了大公的邀請,原來這裡開業已逾半年,中間經歷過一點荒廢的跡象。逐篇略讀了各人的文章,然後思考了這種互動寫作的特性。以前跟幾個朋友在明日報開過一個新聞台,寫了沒幾篇就荒廢了,沒李杜之材,復沒賈寶玉般富貴閒人的生活質素,寫blog就只能是副業了,至於多人合寫的blog,就更是副副業了。

互動網誌的困難正如Stannum說,每個contributor人生經歷不同。我們可能屬於不同性別、不同階層、以至不同的個人生活經驗。與citizen reporter不同,它的特色是比較自由,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意見也較主觀和個人。然而成員之間好像欠缺了一種共同目標、共同興趣,通常討論最後流於游談無根,各成員之間缺乏了回應的衝動,終致意興闌珊。這個問題頗難解決。

當然集體創作是好的,像古代騒人墨客般限題限韻限時以成詩詞,再比其高下。我也發現開始寫blog (或寫作)之後會多翻書看,克服苦無題材的方法,唯有是多看書。身邊的人和事嘛,頂多是加了點糖的白開水。

至於罵戰,通常能引起罵戰的不外政治、宗教、道德等所謂大是大非問題。將這裡的祥和氣氛變成兩軍對陣的殺戳戰場,我猜不會是大公的本意吧。然後又覺得合撰小說蠻好的。也不一定要將小說規範於某種題材,畢竟各人業有專攻,女生一般較擅愛情小說,其他人有能力的話,將它跟歷史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甚至哲學小說(?)糾結在一起,或許能豐富小說的內涵。或許我們每人自己設定一名角色(和設定一個開始時的場景),然後根據各人的角色性格設定去演繹各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我想會是一個好開始。

回應,我覺得是重要的,尤其在互動網誌裡,互動一詞已經將回應的重要性高舉了。將文字還原,它是一種溝通工具,設想世上若只有一個人的話,他大概不會發明這種複習的記事系統吧。文字既用作溝通,回應就顯得必要。自我追求文字上的造詣不是不可以,但就像放空炮,失去了網誌的意義。字數則可不拘,如填宋詞,有精小令者,亦有精慢詞者,均無損其意涵。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希望開筆之前,彼此能先有種共識。

Wednesday, February 09, 2005

我不太清楚Duke of Aberdeen請我來幹啥的。

看了你們幾篇,好像是要一起搞個寫文字的大項目,像是很有趣的樣子。

我有玩文字把戲的興趣,尤其喜歡跟人對著幹地議論一翻,認識我的Eric Spanner應該比較了解。

議論的過程經常胡說八道,搖頭晃腦,濫竽充數,總之長篇大論,把自己的見解有的沒的先發個聲,別人回應才又去想去寫。這樣寫寫想想,腦筋就活起來。

這種有來有往式的議論文字(一般稱為罵戰),令我玩文字玩得心曠神怡,特別起勁。相反,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東西,例如日記、小說、甚至個人網頁等,往往都是最終給丟下的。我有個小說的故事大綱,由初想至今已七個年頭,還只寫了那首尾各兩章,故事的女主角在我還在構想時原是個當時得令的日本AV女優,這幾年間那女優已先退休再復出再退休了,我也不知還應否再寫下去。

有時口中雖說沒所謂,要是真的沒讀者的話,確令人沒什麼動力提鼠寫文的——時間什麼的反而不是問題。有人看的話,我不信大家會不癈寢忘餐。

但要讀者來,卻又先要有文字。結果就是有沒有辦法自己先搞活自己。

如何搞活,我不好說,始終我是初來的。

Elaine 續說

看Duke 的回應﹐他寫“提醒自己不要把回應看作文章的質量”﹐今早在我整理我的書齋的時候﹐就回看自己在去年四月寫的一篇(很短的)﹐題為什麼的書才是一本好書﹐主要我要說的是暢銷的書是不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就這問題﹐我也問過一方﹐他也就我的題目作了解答

關於Duke 提的文章字數﹐我自己就沒有對自己有何的界定﹐因為我寫的盡是一些當下的感覺﹐當時的感覺有幾多就寫幾多﹐沒有一點的勉強。要我寫多點是沒有可能的﹐我不喜歡一些文字的堆砌。有時候我真有點佩服某些人﹐例如Duke 提到的港燦﹐他們可以就一題目寫很多很多﹐而看得出他們是用心的。

Stannum 提的續寫小說的網頁﹐是一個很有趣的提議。如果是一個愛情篇的話﹐我是有興趣參加的。我自己的小說也停了好一段時間﹐看似短期內也不會再執筆﹐不是我不想寫﹐而是我只有下一個場景﹐另外的一點頭緒也沒有。如果是一個聯寫﹐集各人的夢﹐出來的效果應該不錯的。

寫與不寫,是個問題

肥力兄,這個網誌也算不上是難產吧,減產或停產了倒是事實。其實正因為大家都是無酬寫作,我從來都沒有意思要大家定時定刻的交稿,喜歡寫便寫。反正這個「文章展覽館」是不需交租的。我反而想放棄各人出題這種做法,出一篇和舊文無關連的文章不就是一個新題嗎?興之所至或有話不吐不快的可以像Elaine和Winki今天那樣寫篇回應文章,沒興趣的話就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反而報酬方面就真的不好意思,做發起人的實在無能為力了。:-(

你問這裡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地方?應該也是吧,而且也是大家的地方。這個問題,我反沒有想得太複雜的,是不是我想得太簡單呢?但我其實只要能寫就可以了,在不同的地方寫會有不同的讀者。我甚至很想寫寫情色故事,不過我就不想在自己的地方寫了,最好西方或生果報風月版能「有酬」的請我寫。:-)

Elaine,你提到的那位「不寫又寫」的朋友是誰呢?你應該請他/她也來這裡先掛單,有興致的時候便為我們寫一兩篇嘛。

我其實有考慮在這裡加一個訪客計的,但又不想為這個「初生嬰兒」加添壓力。我有點阿Q的覺得訪客人數和回應人數不能代表所有。大家在這裡寫的都是比較完整的文章,文章形式往往比較嚴謹,我會很細心的讀,卻很少回應。我舉個實例,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周末雜談》,回應不錯。我曾經問過Miho怎樣才可寫得好,她坦白說的跟我說不要常寫類雜文,因為我可以寫更完整,更到肉的東西,之後我便避免寫這類短打。我有時寫作會刻意控制每篇的字數,當作是一種挑戰,用字數來「迫」自己要說的話清楚明白,不會沒頭沒尾,同時又不會太長,文字要精。

當然,不同的人可能會更適合寫不同的長度的文章,例如通寶和Elaine的短篇就有很多讀者,港燦兄的長文我很愛讀(也是少數有耐性讀),但卻極少回應,也許我自己是這樣模式的人,雖然我也愛收到回應,卻會提醒自己不要把回應看作文章的質量。事實上我覺得有我們合寫的網誌是有讀者的,Bloglines有人訂閱,我的公國有些人流也是來自《More Than One》的。其實我覺得寫網誌的新人應該加入《More Than One》,在這裡寫一兩篇,或回應一下文章,應可收正面宣傳之效。

Elaine建議聚會,也好,說到底相熟了回應起來會更有意思。這樣吧,我剛向一些寫網誌的新面孔發了些加入邀請,且看看有沒有新人加入,然後請他們先寫一兩篇作見面禮,我們在三、四月便來個網聚吧。其實我一直都很想吃Winki做的糕餅。

此外,我參加的那個網上電台節目早前一直在談性,有性專家在我便放了假。二月中開始一連幾集將會探討新興的獨立媒體,最後一集的主題是網誌(部落)文化和自主出版,想問問大家有沒有興趣上港台,和聽眾一起分享blogging的經驗。到時也可以藉此見面認識。

Stannum也來說

怎麼說好呢﹖這裡開張不久﹐自己才寫了一篇談電影﹐就碰上了工作排山倒海湧至﹐根本抽不出時間寫東西﹐連自己的blog也停頓了近一個月﹐更不要說與大家在這裡同寫了。終於等到聖誕假期﹐開始寫文章了﹐但 More Than One 卻一直靜悄悄的﹐可能大家認為題目難寫﹖又或者範圍太闊吧﹖

我懷疑這裡的問題﹐會不會是這個 blog 的成員缺乏了共同的興趣呢﹖舉個例﹐如果成員都對時事有興趣﹐題目都環繞時事﹐出了題目﹐例如「紅火蟻」﹐大家應該會踴躍地寫。又如果都是影迷﹐大家品評同一部電影就會很有興致了﹐例如近日就有多人談「誘心人」﹐將幾個人的影評集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人的留言﹐就已經是一個很互動的網誌了。其實自己也想過建一個續寫小說的網頁﹐由多個不同的網友同寫﹐將故事延續下去﹐應該會很有趣﹐不過我們這圈子寫小說的人都不夠多﹐所以還不敢貿然提出呢。

如果循另一個方向想﹐有一個叫「年中無休」的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04seven24 ﹐由七人合寫﹐每人每週寫一篇﹐題材不限﹐就像報紙的專欄一樣﹐也一樣可以維持﹐這也許就是Wing獸所說的。「寫作,還是寫自己喜歡的,才會快樂愜意。」但問題又如公爵兄所說﹐大家都有自己的地盤﹐如果這裡沒有特色﹐任由各人寫的話﹐大家回自己的地方寫就是了。

我覺得可以先由現有的成員討論一下﹐訂下一個大題材﹐然後由此出題﹐看看反應再說吧﹖

Elaine 說說

這裡我常留意的﹐始終也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掛名不作業並不是我的性格。寫﹐我每天也寫﹐不停地寫﹐有沒有系統地寫﹐也有系統地寫﹔寫﹐絕對是一種快樂﹐是能夠表達的一種快樂。

為什麼不在這裡寫﹖並不是不想﹐而是環境不太適合﹐太靜了﹐不太像一個真正的部落。有人來了﹐我也會出來湊湊熱鬧﹐也順道告知大家我還在。就是我們並不是一群認識的族群﹐淡淡的關懷更見適合。

Winking 提過的「不寫﹐很難」﹐我很有同感。曾經有人說過著我不要太投入﹐小心到了一個不能自拔的地步。看﹗那人也加入了這團體﹐你們猜猜他/她是誰﹖我常想﹐寫文章﹐看書本﹐怎樣看都是一種健康的活動﹐可是如果是因為寫﹐因為看而對其他的事情沒有了興趣的話﹐那便作別論﹔患上電腦沉迷綜合症更是值得關注。

Duke of Aberdeen 的「體驗、檢討,再出發」 ﹐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份。單單是寫﹐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像Winking 所說「寫是抒發感情,利用寫作思考加強對周邊物事之認識,從而更瞭解自己」﹐就是這樣﹐寫作的題材像是新年的祝賀語一樣﹐(才)源滾滾來的。

在此祝愿在這裡的所有朋友﹐常常來這裡相聚﹔另﹐看看我們有沒有機會﹐來個more than one 的部落聚會。

Wing獸之回應

對不起啊~我想我也要負上部份責任,沒有貫徹始終,始終是辜負了你這個發起人的一番心意,也是個人方面的一個缺失...

說是缺失也許有點言重了,然而嚴以律己的人如我,個性雖有軟弱之處卻仍很會反省己身。我信,人生是不斷嘗試,不斷經歷,不斷領悟,不斷修正,而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格。

其實偶有想起此blog,也有構思新的內容,寫些什麼,怎樣寫,差點在腦海中一筆一劃地記寫下來;然而雜務纏身,對世情常有所惑所感所憾所憎所恨,故此始終未能成文成句,磋跎不少歲月。

關於寫blog,[有時苦無題材]的情況甚少,[有時苦無時間]的情況也有,但可不睡不吃騰出時間來,[有時苦無讀者],我有時會懷疑沒多少人在看我的網頁,那些瀏覽數據,想是某某人閒著沒事幹瘋狂點擊refresh button,或反覆地log out再log in吧!當然,也是隨意猜想,事實上當然沒有這樣的人囉~有的話頂多只會是我吧!

[有時苦無知音]也是,想起[天涯何處覓知音]這句話,我想我是較古怪的人種,我從來不覺得別人認同自己有多重要,反之,沒人作如是想,只有我才想到,我覺得更有趣,更好玩,因為那是屬於我個人的獨特思考模式。我不是要選議員,不是要知音才可繼續自己想法行為的人。[哎呀,我不是說你有問題呀~這只是我的想法]

沒有[有時只想寫給某人看],我思我想我活我寫我在,寫是抒發感情,利用寫作思考加強對周邊物事之認識,從而更瞭解自己。

[有時只想寫給自己看,有時苦見自己寫得不知所謂,有時想把所有舊文刪掉,有時不想再寫。]
我也曾有過不想再寫下去,或是不公開地繼續寫下去的想法,特別是當自己非常介意別人有沒有留言留感想的時候。

由此至終,我一直是在寫我想寫的東西,雖然間有所惑,覺得自己是在自言自語,自我膨脹;但每天想,每天寫,早已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項。

不寫,很難。

與人合寫,其實不難,只是人的惰性使然,加上各有所好,要依循一個題目去寫,若遇著不熟悉或沒特別見解的,會失去寫的興趣,而淪為交功課之途。

寫作,還是寫自己喜歡的,才會快樂愜意。

Tuesday, February 08, 2005

《More Than One》再出發

《More Than One》這個多人合寫的網誌(以前我稱BLOG為部落的,現在覺得網誌這個翻譯較為合適)荒廢多時,我這個發起人總得負上責任。由此至終我把事情想得比較簡單,Miho把她的個人網誌關掉了,後來又想再寫,談著談著便有了合寫這個念頭。寫作是愉快的,但有時也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教人差一點就要放棄。所以如果寫作道路上不只一人,more than one,是件很不錯的事情。然後又想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的問題,很自然便想到再加入一點朋友。

發了一些加入這個網誌的邀請,有些網友加入了,有些婉拒了。婉拒的其中一個理由,其實也是現時荒廢的原因之一──沒有明確的定位和目標。

這一點我是有點明知故犯的。因為我實在不想為自由的寫作加入任何限制。我想,只要文章和文章之間有著一點若即若離的互動就可以了,像Miho寫的《小一初生》和我的《不只一個》對著幹,之後各人寫的多多少少都有和之前的文章有所呼應,反而之後訂了共寫題目,有點變成了各寫各的。如果是各寫各的,實在沒有必要攪一個多人合寫的網誌了。我沒有好好講清楚我的想法,我想,當中可能要點實際體會,文字不能盡言傳。

體驗、檢討,再出發。我自已寫網誌已超過半年,在寫的過程當中有過不同的經驗。有時苦無題材,有時苦無時間,有時苦無讀者,有時苦無知音,有時只想寫給某人看,有時只想寫給自己看,有時苦見自己寫得不知所謂,有時想把所有舊文刪掉,有時不想再寫。

看到我以上所寫的,你會不會另有一番體驗。舊文友,有的話寫一篇文章來跟我這個寫作路上的同路人打個招呼,沒有的話便另寫一篇你想有同路人回應的文章。新朋友,手癢癢想加入同寫的話,請給我電郵(dukeblog-mto@yahoo.com.hk)。我所說的回應,不只是幾句留言,而是可以把它作成獨立文章的回應。

稍後,我可能會再發一點邀請。

總之,寫過再算。願大家多寫。祝大家有個愉快的雞年。